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发展新质生产力。在此背景下,宁波工程学院的智能科学交叉研究院正以“智能+”引擎为核心,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创新动力。
智能科学交叉研究院作为宁波工程学院重点建设的前沿科学研究机构,始终以实现前沿交叉领域突破、服务国家地方战略发展、提升国际影响力为使命和愿景。
智能科学交叉研究院赵志红介绍到,研究院坚持面向宁波市“361”万千亿级产业集群等国家与地方重大战略举措,聚焦智能科学及交叉领域的前沿理论研究以及在高端装备、机器人系统、智慧医疗的应用,现已布局建设先进控制理论研究中心、复杂网络与系统研究中心、智能装备与机器人研究中心,以“智能+”引擎,加速推进新质生产力形成。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人才是第一战略资源。智能科学交叉研究院构建“大师+团队”的多学科融合高水平国际化创新人才团队,现已精准汇聚了外籍院士、会士在内的国际领军人才,引进并培养了一批中青年拔尖人才和青年博士,形成了“领军人才+中青年拔尖人才+青年博士”的人才梯队。
在先进控制理论研究中心,青年拔尖人才成军教授正与团队集中开展网络化系统的感知与智能控制研究。因杰出的研究业绩,成军教授曾入选“世界最佳学术新星”“全球高被引科学家”榜单。
坚持面向国家与地方重大战略需求、世界科技前沿,开展创新型研究。智能科学交叉研究院致力于响应国家和地方的重大战略需求,同时紧跟世界科技前沿,开展创新型研究。特别是在复杂网络与系统研究中心,研究人员正探讨从细胞分子到社会行为学中的复杂网络与系统,旨在通过这些研究推动人类和社会的进步,简化世界的复杂性。目前,该中心正专注于生物医学和流行病传播领域的复杂网络研究,预期成果将发表在包括Nature和Science在内的国际顶级期刊上。
智能装备与机器人研究中心的副研究员李政锴专注于高端装备的协同优化技术。他的研究旨在突破德国和日本等国际巨头企业长期垄断的技术,这些技术长期以来限制了我国高端智能装备的发展,并威胁到国家信息安全。李政锴博士围绕高端装备国产化的战略需求,研发了“精通智优”系列多目标协同优化技术,已申请多项国际和国内发明专利。这项技术不仅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还在国产高端装备中实现了规模化应用,有效保障了国家信息安全,并有力推动了浙江省成为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建设。
持续深化校企协同创新,推动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企业是科研成果转化的核心载体,坚持企业与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校企协同,构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贯通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智能科学交叉研究院与宁波装备企业开展联合攻关与协同创新,多项核心技术成果运用到企业研制的高端智能装备产品中,并获得“浙江省制造业首台(套)产品”认证,目前已在中国航天、中国电科等龙头企业应用,实现经济效益超十亿元。未来,智能科学交叉研究院将持续支撑并孕育孵化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引领发展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能。
主动融合全球创新网络,持续拓展国际创新合作新空间,提升国际影响力。智能科学交叉研究院已与美国、加拿大、德国、西班牙、意大利、以色列、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20余所著名高校、科研机构以及产业公司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在人才交流、共建科研平台、学术研究与技术创新、产业推广应用等领域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深入合作。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离不开高水平国际交流与合作,我们要在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机遇中用好全球创新资源,对标国际先进,聚力建设成为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人才聚集中心、科技创新高地与新兴产业融合发展高地,以‘智能+’引擎,赋能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展望未来发展,智能科学交叉研究院赵志红说。(龚 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