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方立勤) 6月17日,油田已投产的27口致密油井累计增产25075吨,突破 2.5 万吨关口,永 48-2、肖 13-1 等井压裂后实现高产稳产,平均日增油 6 吨以上,其中联701斜井自喷生产已达180天以上,累计产油超1000吨。
修建致密油藏“高速公路”
油田致密油储量8000多万吨,资源量丰富,但储层物性差,孔隙度多小于 15%,渗透率小于 10 毫达西,自然产能低,一直被称为“难动用储量”。针对致密储层低孔特低渗、渗流能力不足,工程院储层改造技术团队引进“体积压裂”理念,配套采用多粒径组合加砂、一体化变粘滑溜水、暂堵转向等技术,实现在地层造复杂缝网,形成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
肖17-1井渗透率低于5毫达西、孔隙度低于15%,技术人员模拟不同参数条件下裂缝延伸形态,优化压裂参数,设计人工缝长300米左右,实现与油藏要求最佳适配。该井微地震监测结果显示,压裂改造体积近500万立方米,较常规压裂提升了5倍。肖17-1井压裂后日增油峰值9.4吨,连续90天5吨以上。
打造压裂施工“坚固壁垒”
针对沙85斜井安装简易套管头、耐压等级低的实际情况,技术人员创新采用“油管浅下”压裂管柱,减少压裂施工摩阻,并配套K344型封隔器保护套管头,保障该井顺利完成大排量压裂施工,日产油长期稳定在5吨以上。针对联701斜井采用小套管固井,悬挂器承压不足,技术人员优选“尾管回接”方式进行完井,通过将尾管回接至井口,实现井筒全通径,满足全井筒套管压裂需求,该井压裂后自喷生产超180天,日产量稳定在5吨以上。
攻关蓄能压裂“稳产秘笈”
能量不足是致密油井稳产期短的重要原因。工程院储层改造技术团队结合地质特点和效益开发要求,瞄准“地层补能”,加强“蓄能压裂”工艺研究,采用地质建模模拟不同蓄能液量下的开发效益,建立蓄能液量优化设计图版,指导工艺参数优化;加强“物模试验+数值模拟”渗吸规律研究,优化放喷生产制度,科学制定焖井时间和控压生产模式,提高油水置换效率,推动地层能量利用最大化,延长稳产期。
永 48-2 井分 4 段压裂,总入井液量超13000方,技术人员根据入井液量和区块油藏特征,对照参考图版,将焖井时间优化为13天,开井后通过调节油嘴控压生产,最大限度利用地层能量,自喷期达102天,日产油稳定在6吨以上,累产油超3500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