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邵阳学院 - 《邵阳学院报》

坚持“六个”同步 不断开创学校思政课建设新局面

作者:邵阳学院党委书记 宁立伟    
2024-06-15     浏览(198)     (0)

本文介绍了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推进会的重要意义,强调了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研究、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同步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步推进、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同步推进、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同步推进、思政课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同步推进等方面的重要性,提出了一系列具体措施,旨在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和内涵式发展,办出特色、办成精品、办成品牌。

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推进会是党中央继 2019 年 3 月 18 日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五年之后的再部署再动员,吹响了新时代新征程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的号角,在思政课建设发展历程中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深刻回答了学校思政课建设的指导思想、核心内容、内容支撑、力量根基、发展方式、教师队伍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近年来,邵阳学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重要论述,全面加强对思政课建设的领导,始终坚持把思政课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坚决扛起政治责任,着力推进创建重点马院工作,学校涌现出一批有时代感和吸引力强的思政大课金课、有示范引领作用的思政品牌、有影响力的思政成果,全体学生“四个自信”明显增强。站在新时代新征程这一不断开创思政教育新局面的新的历史方位,面对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和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必须先行探索、主动作为、争做示范,做到“六个”同步推进,把思政课讲深、讲透、讲活,办出特色、办成精品、办成品牌,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高质量发展,奋力开创学校思政课建设新气象新局面。

一、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研究同步推进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学校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要精思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把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转化为切实具体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作用于思政课教育教学实际。要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作为思政“金课”建设的首要目标,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建设作为一项铸魂工程、战略工程、示范工程来抓,以课程改革牵引思政课改革创新,更好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要推进创建省级重点马院工作,加强党的创新理论阐释和宣传,与思政课建设深度融合,提升思政课的理论水平和深度。二、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步推进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要以“德育”为抓手,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创新协同育人新模式。我们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实践和教学组织方面不断改进和优化,注重挖掘各类课程的思政元素和价值元素,通过“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培养学生具有高尚情操、优秀性格品质、具有奉献精神、创新精神的“小德”,更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家国情怀、民族自豪感的“大德”。

三、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同步推进

要坚持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相统一,思政课教学离不开教师的主导,同时要加大对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的研究,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要按照“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要求完善师资梯队建设,加大思政课教师研究专项经费支持,落实思政课教师专项津贴等经费保障,继续强化思政课教师理论知识培训和实践素养研修,进一步提升教师队伍的育人能力和专业水平,健全突出教学优先的评价体系,鼓励更多优秀思政课教师脱颖而出,着力建设一支政治素质高、专业能力强的思政课教师队伍。要紧紧围绕教育强国战略目标,遵循高质量发展建设规律和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始终以学生为中心,坚持问题导向,抓住教学痛点、难点和关键着力点,做到精准输入和靶向治疗,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

四、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同步推进

推进“大思政课”实践育人格局建设,强化统筹协调、协同联动,认真做好党的创新理论“三进”大文章。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持续打造移动思政课堂。坚持把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充分结合起来,利用理论宣讲、志愿服务、社会调研等实践活动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教育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深刻感悟党的创新理论的实践伟力,提升“大思政课”育人实效,扎实推动思政课建设高质量发展。

五、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同步推进

要创新思政课教学方式,要转变传统“硬融入”的“单向输出”教学方式,善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的案例式、探究式、互动式等方法,探索“线下 + 线上”互动式 VR 虚拟教学,“理论 + 实践”沉浸式移动教学等样态,不断提高思政课教学的亲和力、感染力和针对性,增强学生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

六、思政课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同步推进

将优秀文化高质量融入思政课,坚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厚植思政课底蕴,以革命文化培育思政课红色底色,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激发思政课活力,推动思政课教学内容更优质、教学方法更科学、教学视野更宽广。深入推进“铸魂工程”“知行工程”“和园工程” 育人工程,善用资峰大讲堂、展翼青年大讲堂、绿汀美育大舞台,持续开展“五史”学习分享会,强化学校“三微一端”赋能思政课建设,用文化赋能提升思政课的情感温度,生动讲好中国好故事、传递中国好声音,引导青年学生坚定文化自信,在新时代书写青春故事、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