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大连市金州区中医医院 - 金州区中医医院

丹毒久治不愈 中医疗效显著

作者:高雨虹    
2024-06-25     浏览(46)     (0)

患者张某近一个月来饱受丹毒折磨,经多方就医效果不佳,后来到我院就诊,王荣荣医师经辩证后运用中药内服配合外,辅以药膏涂擦,经一段时间治疗后,目前病情稳定。为此,张某特赠锦旗以示感谢。

据悉,张某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小腿皮肤发红成片、色如涂丹,伴有灼热疼痛,自行口服“头孢类”药物,症状无缓解,且双下肢出现水疱,破溃后创面经久不愈,多家医院门诊治疗,效果不佳,为求系统治疗,遂来我院就诊经门诊以“丹毒”收入院。王荣荣医生接诊患者后为患者进行详细查体:双小腿皮肤可见发红成片、色如涂丹区域,边界清楚,约20.0cm*40.0cm,略高出皮肤表面,中央可见多处破溃创面,压之皮肤红色减退,放手后立即恢复,双小腿肿胀明显。触之灼手,触痛明显。双大腿内侧可触及肿大淋巴结

医生诊断为“丹毒”,俗称“流火”,是一种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皮肤、皮下淋巴管炎。如果病情长期未控制,可以发展成不可逆性橡皮腿表现。耐心安抚患者消极的情绪后,王医生决定采用传统中医中药与西医西药知识、方法结合起来的中西医结合方案对症治疗。因患者局部肿胀明显以中药局部塌渍,对症清热解毒,活血通络,消肿止痛同时红外线照射辅以静脉点滴使用抗生素以抗感染并结合中医辨证论治,口服七叶皂苷钠,增加静脉回流,减轻静脉淤血症状中药涂擦创面促进局部炎症吸收,加速创面愈合。经过10多天中西医结合、内外治同用手段后,患者下肢肿胀消退,疼痛减轻,病情明显好转

王医生介绍说,丹毒是由细菌引起的急性皮肤感染,主要致病菌是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细菌大多由皮肤或粘膜破损处侵入。最常发生的部位是面部或下肢,皮肤会突然出现大片红斑、肿胀,伴有明显疼痛,在皮损出现前还常有畏寒、发热等症状。面部丹毒可由抠鼻孔、掏耳朵导致粘膜细小破损而诱发,而足癣导致的足趾缝糜烂、足跟皲裂等是引起下肢丹毒发生的常见诱因。丹毒潜伏期25天。前驱症状有突然发热、寒战、不适和恶心。数小时到1天后出现红斑,并进行性扩大,界限清楚。患处皮肤灼热、紧张,并出现硬结和非凹陷性水肿,受累部位有触痛、灼痛,常见邻近淋巴结肿大,伴或不伴淋巴结炎,也可出现脓疱、水疱或血疱,好发于小腿、颜面部。王医生提醒广大市民,一经出现丹毒表现,要到正规医院尽早就医,避免出现更严重的不可逆的橡皮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