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时代的精神是青年代表的精神,一个时代的性格是青年代表的性格。泱泱中华,万古山河;如日之升,如月之恒。中华之美,美在从古至今的青年志士。新的时代即将来临,回望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我们依旧能看到无数闪耀的明星少年,凭借一腔热血和对国家未来的憧憬,奋勇向前,用稚嫩的双手撑起了华夏的一片天。远去了金文铁马,淡漠了碧血狂沙,那是巾帼英雄赵一曼“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的铿锵誓言;是文学巨匠周树人“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赤子之心。无数青年爱国志士用赤胆忠心镌刻出的红色基因如今仍旧鲜明,薪火相传;以历史使命谱写出的时代篇章如今依旧悠然回响,余音袅袅。
前有周恩来总理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其在少年时代立下的宏伟志向,表现了为国家和民族而奋斗终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后有霍金年少时已下定决心要从事物理学和天文学的研究,虽世事无常,他也排除万难,从挫折中站起来,勇敢地面对不幸,继续醉心研究,为世界发展做出巨大贡献。这一个个例子无一不是在说明,时代发展需要时代新人的参与,历史发展长河中需要注入新鲜血脉。
在新召开的第二十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习近平总主席强调党的下一个目标是要带领全国人民实现第二个百年计划,为全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不仅如此,还寄予广大时代青年,欣逢盛世,更要珍惜当下,奋发有为,做有志青年,担负起建设祖国重任。对此,我感到无比感慨,如今我们的生活多么幸福,享受着物质的繁荣和文明带来的各种便利,但内心好像显得更加匮乏了,不知道该追求什么了,所以才出现一众网络热词:躺平、摆烂、颓废,不少青年还对此当成了一种自我标榜的时尚标签。而在物质匮乏的年代,人的精神却有着强烈的追求,即使食难果腹,多数年轻人也想着要寻找一点精神食粮,在当时,买书阅读成了一种奢侈,知识青年们大张着渴望的眼睛,搜寻任何可以见觅得到的书籍,报纸,杂志....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我想这也是习主席想要警醒我们的。
中华之美,美在青年奋勇向前的力量。
我们作为21世纪新青年,应主动树立生逢其时、重任在肩的担当意识,继承中华优良品质,敢于担当时代重任。北宋大家张载强调担当意识的高度,写下“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至理箴言,时代呼唤使命,责任呼唤担当。当代青年,当心怀天下,学以立志、立业、立品,努力担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与责任,系好人生的第一颗纽扣。不负前人使命与责任,系好人生的第一颗纽扣。不负前人的希望和寄托,以充沛的精神、善思的大脑、强健的体魄去继承去发扬去熠熠生辉。
那青年该如何继往开来,做出一番成绩呢?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这是司马迁编撰《史记》的目的,亦是我们学习历史的意义。回顾从前,铭记历史,不是为了沉湎于伤痛之中,或是施施然躺倒于功劳簿上,而是通过体察感悟历史烟云,分析思考前人经验,最终汇集升华出自己为人立世的智慧,增强前进的勇气和力量。身处新时代的青年,当用于质疑、敢于颠覆,向着真理之巅冲锋。人类的进步,来源于永无止境的前行。远古时代的世界,大陆板块紧密相连,人类钻木取火,在饥寒中寻求新的生机。时代发展到今天,沧海早已变成桑田,科技的发展让人类能进一步探索未知。日新月异,我们与万物同行,星辰指引方向,云与光铺展成大地的模样。这是未来对青年的考验,更是青年对世界的态度。万事万物不过都是平凡的客观事物,而赋予它们意义的,是人类深沉的热爱和追求。因为热爱,马宇三十年如一日静守一隅,成为秦始皇帝陵文物的修复者。也正是因为追求,一些手艺者拿着拮据的收入,却依然笑着说,我们学的行当就像一件烂棉袄,让你在苍白泪丧的日子里,尚有一腔热血去跟生活过招。
有许多优秀的人儿在成长的路上,总会遇到大小的挫折,有他人的嘲笑,讽刺和不解,这是人生道路上不可避免的一道课程,是青年立身立心的关键。学业的失利,困不住心怀梦想的宋彪,凭着不懈的努力,他最终成功夺得世界技能大赛的金牌;军事训练的辛苦打不倒信念坚定的宋玺,靠着坚强的意志,终如愿成为护航编队里的一员。困难向来畏惧追求梦想的人,只要朝着大海奔流向前,挡路的巨石终究会被水波冲走。有优秀伟人的例子,不仅勉励青年追求梦想,不惧挫折的精神,更是为青年发展信心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但墨守成规,古老守旧的思想,是不足以支撑新时代的来临。世间万事万物,在其发展当中,总是要有一个由乱到治、由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而我们,正处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关键时刻,国家的发展需要我们投入新的思想和理念,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在探索中实践,在实践中获得机会。巴尔扎克说过:“一切事物的趋于完善,都是来自适当的改革。”适当的改革,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必经之路。一个只懂得墨守成规、固步自封的国家,只会被时代遗弃,成为历史长河中的一粒尘埃。新新青年,新新理想,我们充满想象力和实践力,各个青年应当脚踏实地,在法律规范的前提下,大胆尝试大胆实践,为新中国发展添加更加绚丽多彩的颜色。
难道想要发展就一定要放弃所有的传统文化,摈弃古人思想的一切吗?
当然不是,中华五千年,我们的老祖宗们留下很多美好,脱离了传统,不管是民族气质还是文明,都不可能存在。孝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提醒子女感恩父母的付出,对父母保持敬重之心。但如果像古人一样,一味强调子女对父母的无条件顺从,则是与时代精神相违背的,与时代青年新思想想违背的。要淘汰不合发展的传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社会方能保持进步。
革命先辈向死而生,他们用生的灿烂代替死的荣光,明媚的花园代替荒芜的草地,如今,他们的愿望已经实现,如今,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在为一个明媚的清晨,他们以血肉之躯,为我们造就了美好生活,我们不该辜负他们的美好期望。
新时代的发展需要新青年的参与,祖国未来建设发展需要新青年的付出,“少年强则国强”在时代迅速发展的黄金时代,把握时代先机,掌握时代命脉,利用自身优势,去发展,去创新,去实现,为祖国发展献出自己一份力。颂中华之美,传时代篇章。
驰隙流年,星霜暗换,祖国之美,堕众生眼泪,早已在万古流传的史册里留下了浓浓墨香,生生不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