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中央美术学院 - 《中央美术学院校报》

多元视角体验文艺复兴 美术馆连开十余场讲座解读“乌菲奇珍藏展 ”

2011-05-01     浏览(196)     (0)

  作为教育部、文化部、财政部2011
年“高雅艺术进校园”系列活动的组
成部分,正在我院美术馆举办的“意
大利乌菲齐博物馆珍藏展”吸引了全
国高校师生和社会观众的广泛关注,
为丰富展览内容,我院特开办“意大
利乌菲齐博物馆珍藏展”系列讲座,
赢得了广大观众的一致赞誉。
  2011年3月10日晚,由意大利佛
罗伦萨历史、艺术与民间文物及博物
馆署署长克里斯蒂娜•阿齐迪尼女
士带来的题为“米开朗基罗”的学术
讲座拉开了我院珍藏展系列讲座序
幕。阿齐迪尼女士对米开朗基罗作品
《大卫》细致入微的个案研究,令人
惊异,普通观众听得津津有味,对于
从事美术史研究的人士有着一定的
借鉴价值。
  3月17日下午,珍藏展系列讲座第
二讲,“公民参政思想变化新论——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参政思想
浅析”由北京大学教授朱孝远主讲。
朱教授认为政治并不等同于国家机
器,而是与人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各
种规则。从这个意义上说,政治即文
化,政治学也就是研究人的问题,而
正是人性的改变,推动了文艺复兴的
兴起与近代的发端。朱教授介绍了布
克哈特、汉斯巴伦、威廉鲍斯曼这三
位西方学术界研究文艺复兴的泰斗
级人物,希望大家能以上述为历史进
程做出贡献的伟人们为榜样,拥有高
远的目标,追求心灵的价值,关注人
类的终极问题。
  3月25日下午,我院副教授邵
亦杨带来了珍藏展系列讲座第三讲
“欧洲15-17世纪绘画中的神话与寓
言”。在美术史视野的关注下,讲座
聚焦本次展览的三大重量级作品,分
别提取其图式“维纳斯”、“丽达与
鹅”、“三博士来拜”的题材,分析并
回顾了三种图式在15到17世纪艺术史
中的变迁,以及在不同时代所生发出
的意义与寓言。此外,她还对本次展
览的三大系——风景画、肖像画、静
物画进行了逐个讲解。
  3月30日下午,珍藏展系列讲座第
四讲题为“文艺复兴与巴洛克时期的
人、宇宙与艺术”,主讲人为中国人民
大学文学院副院长耿幼壮教授。耿教
授认为可以从文艺复兴及巴洛克时期
对于人、宇宙的认识来理解这一时期
的艺术作品。关于文艺复兴与巴洛克
的是与非,耿教授认同潘诺夫斯基的
理论,即将这两个时期看作是同一个
时期的不同阶段,都是从中世纪走向
近现代的过渡时期。
  4月1日下午,珍藏展系列讲座第
五讲“西欧人文主义思潮”,由中国
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孟广林主讲。
孟教授开篇即为西欧文艺复兴与人
文主义思潮做出概括,指出这场风行
于14到16世纪的思想解放运动,堪称
欧洲乃至全世界有史以来最伟大的
变革,是人类社会从传统走向现代的
转折点。而其精神内核,正是以反对
封建压迫与神学束缚为旗帜的人文
主义思想。这一运动及所蕴含的思
想,其影响不仅限于欧洲,而是辐射
全球,时至今日仍深藏于我们每一个
人的血液。可以说,没有人文主义与
文艺复兴运动,就没有今天的世界、
今天的我们。
  4月8日下午,天津师范大学历史
学院教授刘景华带来了珍藏展系列
讲座第六讲“文艺复兴欧洲科学和
技术的汇流”。刘教授主讲了三方面
内容,一为中世纪到文艺复兴时期
的科学成就;二为这一时期的技术
成就;三为科学与技术的汇流。他指
出,艺术家在这一汇流中发挥了不可
替代的作用,艺术和科学通过艺术家
得以联盟、结合。
  4月15日下午,北京师范大学历史
学院教授侯树栋为大家带来了珍藏展
系列讲座第七讲“从黑暗到光明:欧
洲历史上的三次文艺复兴”。侯教授
以欧洲历史上的三次文艺复兴“加洛
林文艺复兴、12世纪文艺复兴、意大
利文艺复兴”为线索,分析了古典文化
与宗教信仰的关系。他指出,宗教文
化与古典文化的紧密结合、和谐统一
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特点。
据悉,“意大利乌菲齐博物馆珍
藏展”系列讲座还有四场即将亮相
美术馆,希望籍此活动使艺术成为
大众的精神家园。
美术馆 杜隐珠/文 美术馆/图_

                                 阿齐迪尼

                                    朱孝远

                                     邵亦杨

                                    耿幼壮

                                     孟广林

                                    刘景华

                                     侯树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