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如何走出困境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难题。公司号召全体职工要学会“算账经营”,认识到“算账经营”的必要性、紧迫性、有效性。
思想是第一步,如何算好账,如何将“算账经营”理念和行动落实到具体岗位上,落实到每一位职工头上?如何通过“算账经营”真正做到降低生产成本,提升利润空间?下面我结合本岗位谈一谈如何通过“算账经营”加强对成本和利润的控制。
进一步提升生产作业率目标值。以我在的长材大棒产线为例,按大棒满负荷组产,每月可提高产量1100吨左右。我们通过提高生产稳定性和减少生产准备时间双管齐下提升作业率。具体工作中加强预调整、红坯尺寸等基础工作和标准化作业执行力度;对重机的导卫、轧辊装配质量提出更高要求,并加强检查、验收工作。对分厂存在的一些“卡脖子”点进行设备改造,组织分厂优势技术力量进行攻关。加强操检系统联动,减少设备故障率。抓关键节点的一次成功率,比如换规格时,要充分做好换前准备、换中协调、换后轧制稳定工作。加强与马钢重机联动,选用高速钢、纳米等高吨位材质辊,减少换辊频次。
进一步加大降本力度。分厂确立降本目标值,每月初根据事业部降本目标,分厂进行成本测算,细化每一个规格、每一个钢种具体降本目标值,对各作业区完成情况进行日核算、周分析、月复盘。对成材率、产量、燃动消耗关键降本指标,分厂进行日核算、日分析,每日组织作业区骨干开成本分析会,分析前一日的成本完成情况,从而快速发现问题,及时改进,持续提升。抓住降本“牛鼻子”——成材率指标。首先和钢区做好联动,根据冷床成品配尺情况确定好坯重,监督、督促钢区来料必须保证。其次减少轧制过程中的中间轧废,包括减少堆钢、废品,进一步优化6号剪、冷剪切头尾及定尺长度。再次,采用“一人一表”制,追溯红检工负公差控制情况,力争负公差控制做到极致、均衡。
进一步寻找利润增长突破口。做好现场和市场联动。一是通过利润测算,什么赚钱干什么,什么利润空间大,就优先生产什么。二是别人生产不了的、难生产的我们来干,进行多频次、小订单的组产模式。三是针对目前高强钢占比越来越大的情况,分厂把进一步提升高强钢成材率作为后面工作重点。
算好品牌价值账,严控产品质量、服务,提升品牌信誉。全体职工必须树立强烈的质量意识。我们必须保证流入市场的每一根、每一捆钢内在、表面及外包装质量都是最好的。客户一旦提质量异议,要快速、诚意回应,以客户满意为第一要务。对质量异议责任者及其相关管理者严惩不贷。
我们在“算账经营”中不能光算大账,小账也要算。所谓“积少成多,积沙成塔”,现场的“跑冒滴漏”、“长明灯”、“长流水”、设备空转等情况必须要杜绝。还有备件的回收、修旧利废等等,看似小的节约,其实对我们的成本完成有很大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