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苏大附一院报》

我院骨科成功完成机器人辅助创伤手术

精准 精细 智能

2024-05-31     浏览(36)     (0)

骨科成功完成首例机器人导航辅助腕舟状骨闭合复位内固定手术,提高了骨科创伤手术的微创化和精细化程度。手术利用机器人系统进行智能规划、高精度光学导航和高精度机械臂定位,减少医源性创伤和缩短手术时间。该手术由徐明主任医师带领团队完成。

[本报讯] 近日,我院骨科成功完成了首例机器人导航辅助腕舟状骨闭合复位内固定手术,本次手术由徐明主任医师领衔,带领莫建强副主任医师、耿玮主治医师和祖海越住院医师共同完成,该手术的成功实施标志着我院创伤骨科步入了数字化、精细化和智能化的新阶段。

现年 55 岁的王先生(化姓),在两个多月前骑车摔倒后感左腕部疼痛伴活动受限。当地医院诊断为“软组织扭伤”并给予消肿止痛对症治疗,但症状并未明显缓解。受伤一个多月后,患者前往我院骨科门诊求助。莫建强副主任医师详细问诊和体格检查后,发现患者左腕鼻咽窝压痛阳性,核磁共振检查显示左腕舟状骨骨折。尝试予人字石膏固定保守治疗一个月后再次复查,CT 显示舟状骨骨质不连续、部分骨质吸收,核磁共振检查显示舟状骨水肿信号无明显减退,最终诊断为“左腕部舟状骨陈旧性骨折”。对于这种病症,手术固定舟状骨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然而,舟状骨本身血供较差,传统切开复位手术创伤较大,术中需要剥离探查,易对舟状骨血供造成进一步破坏,引发骨不连、骨坏死、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严重影响了患者腕关节功能预后。此外,舟状骨操作空间狭小,传统手术即使多次调整置钉方案,也难以达到理想的固定效果。而机器人辅助操作具有独特优势,能在术前规划进针角度、深度、螺钉尺寸等关键信息,同时,机器人辅助下还能够完成闭合复位,只需一次微创置钉即可达到满意的固定效果。经过沟通后,王先生同意接受机器人辅助下腕舟状骨闭合复位内固定手术。

术前,徐明主任医师团队对患者进行了左腕部骨骼三维扫描重建,并凭借我院骨科研究所的优势资源,制作出了 3D 打印模型,为患者拟定了详细而周密的手术预案。术中,机器人系统根据患者腕关节形态、骨折分型、以及螺钉尺寸等特征,通过智能规划系统、高精度光学导航和高精度机械臂定位,成功设计出适合患者的个性化进针隧道,顺利实现了闭合复位、经皮微创固定腕舟状骨骨折的预期目标,从而达到了个性化精准治疗的效果。相较于传统方法,此次手术极大减少了医源性创伤,缩短了手术时间。术后,徐明主任表示,机器人辅助技术的应用,使骨科创伤手术的微创化和精细化程度大幅提升。本次手术的成功离不开苏大附一院骨科影像团队、护理团队和麻醉团队的通力配合。这一突破标志着我院在骨科创伤领域的技术水平迈上了一个全新的高度,未来我院将为广大患者带来更多国际一流的医疗服务。

(祖海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