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报》
丢 弃 的 , 仅 仅 只 是 垃 圾 么 ?
作者:刘美龄
在课室里,你是否曾为不经意闻到的一股酸臭味而皱眉,为看着抽屉里满满的垃圾袋而发愁,或者害怕坐着就会不小心被口香糖等粘稠物品粘住衣裤?面对此番情景,且谈不得课室的美观卫生,恐怕连正常的上课情绪也难以平静。
如果说随手乱丢垃圾是一种漏习,那么饱含民族优良传统精神的浸润,享受国家优质教育资源,肩负民族复兴重任的中国大学生们则应主动担任起流动“文明公益广告牌”的角色。只可惜,“梦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下课铃响过后,在离开各课室的汹涌人流背后,是随处可见的食品纸巾残骸,其中多为早餐遗留垃圾。
学校教育是社会文明的发动机,大学尤是。某些学生以保洁工人的职责范围及“辛勤品质的展现”为托词,其实是对自己的不自觉不文明行为找一个不负责任的借口。即使清洁工有为环境保洁的职责,但并不代表其有义务替不文明行为善后遮羞。自觉维护公共环境卫生不仅是对环卫工人、保洁工人劳动成果的尊重,同时也是保障城市垃圾清运,使居民享有舒心环境的重要一着。
有人会说大学是崇尚自由、张扬个性的地方,不乏有放荡不羁、不拘一格者,不必为些许不起眼的规则而磨钝了大学生的个性。但一个不容忽略的事实是,所谓个性的发展,不单只包括个体的自我意识、主体地位,还关涉个人心理品质。这是大学生道德素养的基础,也是合格公民的基本素质。
请看一则《上海解放日报》的报道:两名男房客毕业于一所知名大学,应聘进入某知名企业工作,房东以为他们肯定属于高素质的“优质房客”。不料一年后,两人突然违约搬走。房东验房时发现,由于客厅窗户长时间不关,地板早已被淋坏;灶台上散落的残余食物霉迹斑斑;衣服绞进洗衣机内胆,六成新的机器报废;马桶堵塞,修理工清理出一堆可乐瓶盖……正因为部分大学生房客“形象”欠佳,致使一些亲历过的房东对大学生房客敬而远之。我们不禁要问:饮食起居这些生活小事尚自顾不暇,又怎么去从容应付工作中的千头万绪?
乱丢垃圾也好,“一屋不扫”也罢,都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部分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漠视他人利益的心态。如果把这种心态带进工作中,又如何做到对单位、对社会负责呢?
我们丢弃的,还有我们最初的一份羞耻与责任之心。
所以作为一名大学生,公共意识是绝不应该缺失的。大学生形象、国民形象等等姑且不论,就算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文明意识和道德素质也是一笔不可低估的资本。时下招聘单位也越来越看重大学生的自立、诚信、公德等“软素质”。我们应该懂得,生活也是一面镜子,能如实反映一个人的修养和素质,既会做学问,又会做人,这样毕业之后,无论到哪都会“吃香”。
如此说来,丢弃垃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已经习以为常还不觉醒,以至于没有半点羞耻之心、直至麻木。还有那些沉默的大多数,在看到周遭随意丢弃垃圾已成“定局”之后,要么选择妥协,要么干脆与之“同流合污”,亦无任何抗辩与指责的勇气。
真的希望,下课铃响后,同学们都会习惯检查一下课桌底下是否还残留着自己的垃圾,然后悄悄地将其随手带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