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日,一起悲剧发生在浙江台州黄岩区的石人峡景区。两名游客在尝试横渡溪流时意外落水,随后失联。当地应急管理局、公安、消防救援等部门迅速响应,组织了两批救援人员前往搜救。由于搜救区域自然环境复杂,地势陡峭、水流湍急,救援工作面临极大困难。经过连日的全力搜救,6月4日,搜救人员找到了这两名游客,但遗憾的是,他们已无生命体征。
暑期将至,相信很多同学都已经在迫不及待地计划假期出行,制定出行路线,其中不乏有同学打算去游山玩水,徒步探险,如果要去尚未开发的景点请谨慎行之。这次事件给我们每个人都敲响了警钟,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到,遇难者游玩的地方未被开发和管理,而且他们事先也没有做好规划,装备不齐全,准备不充分,对当地的天气、地形缺乏了解。最重要的是安全意识淡薄,没有意识到事情的危险性,在暴雨之后仍然渡河,女子背着包,重量太过沉重,导致脱险困难;绳子偏软,岸上人员没有拉紧,导致过河人员打滑。在女子打滑之后,两名已过河队员没有全力营救,拉绳的双手换成了单手,导致两位过河驴友重心不稳,滑落水中,最终失去了生命。
这次事件告诉我们,在享受旅游的同时,一定要增强安全意识,务必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提前做好规划,了解目的地的天气、风俗习惯、安全状况等信息,合理规划行程,避免前往高风险地区;二是注意户外安全,参与徒步、登山、游泳等户外活动时,要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量力而行,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携带必要的防护装备和急救药品,此外,要关注身体状况,注意饮食卫生,预防食物中毒和肠胃疾病;三是服从指挥,要听从领队和工作人员指挥,不单独行动,不尝试危险动作,要了解并遵守活动地点的规章制度,不擅自进入禁止区域,不随意触碰未知物体,确保自身安全。
此次落水溺亡事件的发生,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两人对涉水活动的相关知识缺乏了解。暑假期间正值汛期,我们在外出游玩时,一定要谨记以下科普知识:
水流动力学:即使是平静的溪流也可能因为降雨等因素变得湍急。水流的流速和流量增加,会对人体造成更大的压力,使得横渡溪流变得非常危险。
暴雨与水文效应:暴雨会导致河流水位迅速上升,水流速度加快。这种情况下,即使是经验丰富的游泳者也可能遇到危险。
地形与地貌:山区地形复杂,一旦落水,水流可能会将人迅速冲向下游,增加救援难度。同时,峡谷的狭窄和岩石的尖锐也会增加受伤的风险。
气象预警:气象预警是预测和防范自然灾害的重要手段。在接到暴雨等恶劣天气预警时,应避免进行户外涉水活动。
个人防护:进行涉水活动时,应穿戴救生衣等防护装备。救生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浮力,减少溺水的风险。
今年6月,正值第23个全国“安全生产月”,主题是“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畅通生命通道”。危险发生时,你会如何逃生?如果逃生通道不畅,消防通道堵塞,就会增加救援难度,甚至让被困者失去逃生避险的机会,这次落水案例无疑为我们又一次敲响了警钟。身为应大学子,我们应该从中汲取更多的教训。我们要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应急演练活动及应急知识科普讲座,提高团队合作能力,加深对应急救援的理解和实践能力,增强应对突发情况的自信心,从而提升我们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此外,多学习急救知识也是非常必要的。急救知识可以让我们在遇到突发情况时迅速采取合理措施,给伤者提供及时的救助,减轻他们的痛苦,等待专业医疗人员到达,最大限度降低死亡率。这样,我们不仅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还能够帮助他人,承担应急使命,展现我们应大学子的担当,成为自己和他人乃至社会的一道安全防线,为生命安全保驾护航,为构建和谐安全的社会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让我们携手共筑安全防线,保持警惕,预防意外事故发生,度过一个平安愉快的暑假。
(软件B212 董彬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