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长治医学院 - 《长治医学院报》

情牵长医

作者:李颖    
2024-05-31     浏览(29)     (0)

有人问我故乡是什么?我说故乡就是年轻的时候想逃离,年老的时候又想回去的地方。有人问我母校是什么?我说母校就是上学的时候想飞走,飞出来后又时常想回去看看的地方……

时光倒流,又回到了98年的那个初秋,那是我上大学的日子,我和父母坐了七八个小时的汽车才来到了上党盆地——长治,抵达的时候时间已经很晚,因此我们就先住下,第二天再去报到。八月底的长治,天气已经有点凉,因此报道那天,我特意穿上了母亲给我买的那件浅色西装,好像在宣布我已经长大了。那个时候还没有开始扩招,整个医学院的学生不太多。印象最深刻的是我们交完学费,领完所有的用品后去宿舍的情景,我所有的物品都印着长治医学院98级244,包括床单、被罩、饭盆、脸盆等等。当时我们的宿舍在第一食堂旁边的旧楼,我们在一楼,两室一厅一共住了16个人,大家轮流在厅住一年,我一去了就被分到厅里住,床就挨着门口,还对着很大的一个卫生间的门,阴暗潮湿,甚至连个像样的柜子都没有。我母亲的脸色不太好看,我也有点想打退堂鼓,但是那颗不想复读的心还是劝我留了下来。后来就到了军训时间,那个时候南区的操场还是一片黄土地,旁边杂草丛生,一跑步尘土飞扬,我们就在那个地方呆了五天,可气的是我踢正步总是一边顺,好几回被教官单独拎出来练,然而我胖得像团子一样的身体在最后一天败下阵来——我发烧了,只能请假休息,所以直到最后我的顺拐也没改过来……

再后来我也慢慢适应了在长医的学习和生活,作为标准吃货的我中午一下课就去一食堂抢炒饼,因为那个师傅给得很多,五毛钱就可以吃撑。冬天的时候,每逢下午下课我都去二食堂抢巨大的蒸番薯,一个都不一定能吃得完,那一年我成功增重二十斤。再后来我们就翅膀硬了,去校园外面那条街买炒凉皮、剔尖和各种串串吃啦!那个时候没有电脑、手机之类的娱乐设备,我们班又都是女生,最大的娱乐项目就是去旁边军影什么的看电影,五块钱还是两块钱一晚可以连看三部电影,那个时候流行香港电影,成龙、李连杰、周星驰……我们看了一遍又一遍,至今都如数家珍。后来我们大四了,一起去和济医院见习,仍然时常偷偷溜回来看电影,然后再几个人凑在一起打车回去。有一天晚上下了雪,地面结了薄薄一层冰,我们打的那个出租车在冰面上转了一圈,司机的脸都吓青了,我才反应过来我们刚刚经历了一个“大漂移”。

一转眼到了五年级,我们分成了不同的小组去实习医院,我带队去了山东省立医院,我们十六个人住一个大房子,自己生火、煮饭,那个时候才知道什么叫苦,记得第一次生那个煤球的炉子是我烧了十来本书才点着的,嘿嘿,现在回忆起竟有一丝甜蜜,我们就这样在泉城济南住下了。实习的时候我们才算是真正接触到了临床,体会到了我们的职业是什么,以及怎么干、如何干,也见识了很多顶尖的专家。

临毕业,遇到了“非典”肆虐,我们匆匆提前结束实习,一路辗转回到山西,才知道山西疫情竟然那么严重,返校参加毕业典礼的我们必须要先隔离一周才能“自由”。

那个时候真的是最纯真,最无忧无虑的青春岁月。如今我们都已毕业二十余载,大家都已过了不惑之年,微信群成了我们的大家庭,我们班的同学时常会在微信群里忆起当年的老师、当年上课的情景、以及承载着我们青春的大阶梯教室……不知那些教室今天还在使用吗?多想回去再坐一坐。记得冬天的时候我们大阶梯教室门口的树上和灌木丛上会有厚厚的积雪,由于背阴,积雪很久都不化,对于一个现在长期生活在南方的我来说,多多少少有点怀念。最让我们遗憾的是由于我们班的同学比较分散,从南到北,又大部分在医院一线工作,作为团支部书记的我一直都没有把班级大聚会变成现实,只有隔三差五地在各种会议偶遇或者小聚。

我们也会时常在群里一起回忆当年在学生时代的趣事,那个腼腆的病理老师已经做了我们医学院的校长;解剖教研室教我们骨结构的张和平老师是个大帅哥;那个其貌不扬瘦骨嶙峋的李富德老师可以把大脑的每一层结构信手拈来;王岩锋老师可以将腹股沟每一个结构都讲得细致入微;教我们局部解剖的解剖教研室唯一的女老师,每次上课都是眼泪汪汪(被福尔马林熏的);还有我们护理系永远可可爱爱笑呵呵的周芸老师可以把复杂的护理操作讲成一幅画;和济医院男神级的神经外科尚寒冰老师对我们学生谦和且有耐心;年轻漂亮的牛晓红老师讲的糖尿病浅显易懂;还有那个由于记错时间,每次都多讲一节课的白发苍苍的统计老师,总是骑着一辆老旧的单车专程来和济医院给我们班上课……嘿嘿,真的数也数不清,讲也讲不完,很多老师我们已经记不起他们长什么样子、叫什么名字,但是那些医学知识和长医精神早已随着他们的谆谆教诲深深地渗透到了我们的血液里。在我们之中,有的考了博士、有的出国工作、有的做了硕导、有的做了教师、有的考了公务员……长医人的朴实、善良、脚踏实地、不惧艰险、无私奉献都使得我们毕业后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成为了佼佼者,在人生的路途上熠熠发光!如今我们班有十多位一线的护士长,三分之一的高级职称人员,身影遍布祖国多个省市,这些无不彰显着长医人的智慧和力量。

如今,各地校友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星星之火遍布全国各地,让耋耄老人找到了回家的路,异地学子们倾诉着对母校的怀念和眷恋。长医薪火相传,杏林枝繁叶茂。无论我们走到哪里都会自豪地说一声,我们是长医人,我们将永远践行长医精神!在校我以长医为荣,他日长医以我为荣。今天我们可以无愧地说,我们做到了,莘莘学子没有丢长医人的脸,我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着不平凡的业绩和不平凡的自己。此生不悔入长医,长医精神代代相传!作者简介:李颖,女,1979年10月出生,山西吕梁人,中共党员,1998年就读于长治医学院护理学系,2003年毕业留校任教三年,2006年考取广州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研究生。现为肇庆市体育学校科研医务科科长,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副研究员,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国家级纯洁体育教育讲师,广东省兴奋剂检查官,运动处方师,长期从事肇庆市优秀运动员生化监控、医务监督、反兴奋剂以及国民体质监测和体质健身指导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