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报》

我校成立电磁频谱研究院

作者:王瑞琪 陈佳铭 冯斯梦    
2024-06-10     浏览(109)     (0)

电磁频谱研究院成立大会在南京成功召开,这是首个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复成立的电磁频谱研究院。会议旨在加快电磁频谱领域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为新型工业化赋能。南航在电磁频谱领域具有坚实研究基础,将着力打造基础研究的策源地、国际前沿技术创新的先导区、特色学科交叉融合与创新人才的培养基地。






  本报讯6月5日,电磁频谱研究院成立大会在南京成功召开,该研究院是首个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复成立的电磁频谱研究院。本次大会由南京市人民政府、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指导,由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市建邺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
  中国科学院院士尹浩、中国工程院院士丁文华、中国工程院院士何友、中国科学院院士王金龙、中国科学院院士崔铁军、中国工程院院士姚富强、中国工程院院士苏东林,工业和信息化部无线电管理局副局长赵征,南京市副市长吴炜,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黄萍,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二级巡视员曹阳,南京市建邺区委书记姜宸,校党委书记甄良,校长姜斌,副校长吴启晖,校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教师工作部部长王晖,校长助理、党政办主任张启钱等领导嘉宾出席本次大会,校内相关部门、学院负责同志以及电磁频谱领域相关行业专家共200余人参加会议。大会由校长姜斌主持。
  校党委书记甄良、南京市建邺区委书记姜宸、南京市副市长吴炜、工业和信息化部无线电管理局副局长赵征分别作大会致辞。
  甄良表示,电磁频谱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性稀缺资源,已成为塑造国家竞争新优势的关键要素,加快电磁频谱领域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对于确保我国战略安全、推进新型工业化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他指出,本次会议旨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型工业化和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精神,聚焦服务国家中长期频率规划等重大战略需求,成立全国首个工信部批复的电磁频谱研究院。希望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进一步深化交流合作和协同创新,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强化人才共育、项目共担、平台共建、成果共享,促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携手推动电磁频谱高质量创新发展,为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赋能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姜宸介绍了建邺区全国首个全空间无人科技岛的建设情况,对南航在电磁频谱领域积累的科研成果和科研实力表示肯定,并表示将加强校地协同,共同打造更优良的生态环境、更完整的产业链条、更深入的产学研合作,提供一流的环境和全周期、全方位、全流程服务,助力南航等科研院所大展拳脚、大显身手,护航电磁频谱相关企业发展壮大、建功立业,打造集群集聚、特色发展的产业图景。
  吴炜表示,南京市人民政府高度关注学校的建设动态,对学校近年来取得的建设成效表示肯定。他指出,立足南京、面向江苏服务发展,南航积极构建成果转化模式,营造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他强调,电磁频谱是基础性、稀缺性战略资源,要紧密围绕电磁频谱国家战略需求,开展学科交叉,提升电磁频谱基础研究水平,推动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全力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
  赵征指出,依托南航成立电磁频谱研究院,是电磁频谱科技创新领域的一次重大实践,也是强化我国电磁频谱基础理论研究,建设电磁频谱相关特色学科,培养电磁频谱专业人才与创新团队,服务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建设的重要举措。一是要把准功能定位,强化核心能力,将电磁频谱研究院建成电磁频谱领域基础研究策源地、国际前沿技术创新先导区、特色学科交叉融合与创新人才培养基地;二是要坚持问题导向,重点着眼当前无线电管理工作面临的形势,充分考虑未来无线电频谱开发利用趋势,加强前沿探索和前瞻布局;三是坚持学校电磁频谱特色,以电磁安全等电磁频谱相关学科为方向,强化学科设置和建设,促进多学科深度交叉融合,努力为国家培养更多可堪大任的卓越电磁频谱专业人才。
  姜斌表示,电磁频谱空间是继“陆海空天网”之后大国竞争的新兴领域,频谱资源已成为支撑科技创新、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的重要战略资源。南航在电磁频谱领域具有坚实研究基础,成立电磁频谱研究院是学校致力于国家电磁频谱科学技术发展、全面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体现。他希望电磁频谱研究院深刻把握自身定位,着力打造基础研究的策源地、国际前沿技术创新的先导区、特色学科交叉融合与创新人才的培养基地,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创新动能和高水平人才供给,为推动社会经济和国防事业发展提供更加坚实有力的支撑。 (下转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