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河北省立北平高级中学校校友录》
年份:1934年6月
特征:32开铅字印刷件
康世恩(1915—1995),张家口怀安县田家庄人,1933年考入河北省立北平高级中学(我校前身之一)读书。1935年,面对日本的入侵、民族的危亡,康世恩和同学们自发组织了抗日团体,积极投身一二·九运动,投身抗日救亡的革命洪流。1936年考入清华大学地质系学习,同年参加“民族解放先锋队”,担任清华大学学生救国会常委。1936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参加了八路军。先后担任120师民运部工作员,山西朔县战地动员委员会主任,晋绥八分区专员,晋绥雁门军区政治部主任、一野三军九师政治部主任等职,参加了保卫延安和榆林战役、瓦子街战役以及解放兰州的战斗,为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积极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康世恩长期担任石油工业的领导工作,先后担任玉门油矿军事总代表,西北石油管理局局长,燃料工业部石油管理总局局长,石油化学工业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等职务。他参与领导和组织指挥了克拉玛依、大庆等十大石油会战和其他油气田的勘探开发,对新中国石油工业的开拓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解放初期,康世恩同志领导恢复和发展玉门油矿生产,把玉门建设成为我国第一个石油工业基地。50年代,康世恩同志在国内进行了多次地质调查,相继在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松辽盆地和华北地区开展区域勘探,并发现了克拉玛依油田,实现了新中国石油工业的第一次突破。60年代初,康世恩同志参与领导和直接指挥了大庆石油会战,他和其他领导同志一起,培养和锻炼了一支能打硬仗的石油队伍,在油田开发和油气集输等方面独创了一套新技术、新工艺,使大庆油田的开发建设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大庆油田的发现,开创了陆相地层寻找大油田的先河。康世恩对这一重大地质理论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康世恩几十年如一日地刻苦钻研,苦心探索,成为学识渊博的工业管理专家和石油专家。由于百万石油职工的艰苦奋斗,我国原油年产量从新中国成立时的12万吨发展到1994年的1.45亿吨,这其中凝聚着康世恩的胆略卓识和大量心血。他被誉为中国最受敬重的“石油赤子”第一人。(档案馆 龚骏 封亚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