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报》

时代潮头发先声 数字科技谱新篇

2024-04-30     浏览(31)     (0)

(上接第3版)

周青教授团队成果《技术创新联盟管理理论与实证》是国内首部比较系统阐述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学术著作。相关成果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和2022年度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肖作平教授的著作《终极控制股东、法律环境与债务期限结构选择》获第八届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强军兴军,军工科研展功绩

学校秉承军工电子传统,对标备战打仗和国家战略需求,以“做大杭电军工盘子,打响杭电军工牌子”为目标,以国防科技创新平台和团队建设为抓手,努力推动军用电子信息技术创新发展和军民融合发展,为实现电子信息领域中国梦强军梦提供坚实的人才和技术支撑。学校军工“四证”齐全,军品保障体系持续有序运行。五年来,军工科研团队人才引育并举,军工科研整体面貌发生显著变化,承担军工科研重大重点任务量显著增加,服务国防建设能力显著提升。

培优育英,地方合作创新业

学校以完善成果转化体制机制、构建更加强大的成果转化通道为抓手,深度挖掘产学研融合创新发展新动能,努力为改造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塑成高质量发展新优势、助推发展新质生产力贡献杭电力量。近年来,学校相继入选教育部“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国家知识产权局、教育部“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科技部“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单位”,获评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是浙江省首家通过知识产权贯标认证的本科院校。

学校以需求为导向,构建了以学校为源头、政府为引导、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政产学研相结合的“1+3+5+X”成果转化体系,成立了省属高校第一家以市场化方式运作的技术转移机构(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技术转移有限公司),通过引育结合的方式,组建了一支既熟悉科研规律又精通知识产权管理和运营的人才队伍。以概念验证和专利导航为抓手,推进落实高价值专利培育及转移转化专项行动,加快应用场景孵化和新技术落地,畅通成果转化渠道。五年来,学校成果转化规模达到新的高度,横向科研实到经费13.38亿元,其中千万级横向项目14项,百万级横向项目368项;单个专利转化金额突破500万元。获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先进个人3人;3项成果获第一届浙江省知识产权奖;1项成果入选浙江省专利转化运用典型案例。2024年,全球知识产权综合信息服务商IPRdaily与incoPat创新指数研究中心联合发布“中国高校专利转让排行榜(TOP100)”,学校以1444件专利转让数位列第13位。

学校发挥电子信息学科特色优势,瞄准地方和产业的特色发展和数字化提升的共性需求积极开展科技赋能。大力实施地方研究院功能提升工程,推动教育、科研和人才一体化发展,已建成25个技术转移分中心和15个地方研究院,其中安吉研究院获批椅业智能制造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温州研究院获评浙江省新型研发机构;与企业共同成立联合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324个;选派省市科技特派员和挂职干部共10人,获得省优秀科技特派员4人次。与华为、大华、卧龙等龙头企业签订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开展深度合作,推进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助力浙江省“万亩千亿”未来产业快速发展。学校出台《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服务数字浙江助推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行动方案(2021-2025)》,多层次多形式推进山区海岛县合作发展,教育部首页新闻以《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强化数字赋能,产业数字化推进乡村振兴》为题,选登我校数字赋能乡村振兴案例。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们将紧抓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历史机遇,主动对接国家战略和浙江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统筹谋划、切实落实,以“在杭电,看见数字科技”为奋进动力,在以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上走在前列,实现以“新”促新、以“智”提质,在服务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上展现新的担当作为,为浙江先行示范贡献数智力量。(科学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