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报》

时代潮头发先声 数字科技谱新篇

——科技创新篇

2024-04-30     浏览(137)     (0)

第三次党代会以来,学校以“四个面向”为根本遵循,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围绕浙江省“315”科技创新体系、“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瞄准关键核心领域,强化有组织的科研和集成攻关,科技创新活力不断迸发。

强基固本,项目平台上台阶

科研体量显著提升,科研经费以每年1亿元的速度增长,走出了3、4、5、6、7亿元的漂亮曲线。

“大项目”量质齐升,新增国家级重点重大项目84项,其中千万级重大项目12项。主持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6项(其中重点专项7项,国际合作重点专项项目7项、青年科学家项目2项),立项经费超过1.5亿元,立项项目和经费位居省属高校前二;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83项(其中国家级人才3项、优青1项、海外优青2项、重大仪器自由研制3项、重点类22项);主持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02项(其中重大3项、重点5项),迈上了年均超过20项的新台阶。

“大平台”实现能级飞跃,获批国家级平台3个,其他省部级科创平台33个。其中,中国—奥地利人工智能与先进制造“一带一路”国家联合实验室是全国批准建设的53家“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之一;EDA技术创新中心为国家级先进技术科研平台;融媒体与主题出版研究院入选国家新闻出版署智库;数据科学与智能决策中心入选省首批哲学社会科学培育实验室,是唯一入选的理工科院校;浙江省信息化发展研究院入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省级新型智库培育名单,连续两年被评为省社科赋能优秀专家团队,研究报告《双创主体融通发展情况、存在问题及有关建议》荣获CTTI中国智库研究优秀成果特等奖。

“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是由科技部批准建设,参照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的国家对外科技合作创新最高级别平台。实验室聚焦云-边-端AioT智能感知、高端装备智能诊断与安全评估、工业生产安全智能管控等应用领域,开发新型工业智能装备。先后承担各类国家级省部级重点研发计划专项项目30余项,科研经费超1亿元,产业化直接/间接经济效益3.2亿/150亿元,成果荣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浙江省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浙江省知识产权二等奖1项,授权专利100余件。

深耕厚植,科研奖励结硕果

“大成果”数量激增,新增省部级奖励190项,其中主持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2项、何梁何利产业创新奖1项、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6项、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5项。

骆建军教授团队所研发的相关成果打破了国际存储控制器技术壁垒,实现了系列固态存储产品控制器芯片的国产化,解决了我国大数据高端存储设备核心-硬盘阵列“无芯”的困局。相关成果获202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2021年度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骆建军教授因在芯片产业的突出贡献获得了2022年度何梁何利产业创新奖。(下转第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