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潍坊学院 - 《潍坊学院报》

深耕科研寻真理 教书育人铸未来

————记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青年教师刘冰博士

作者:学生记者  宋好  王琰    
2024-06-07     浏览(207)     (0)

刘冰,学校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教师,2021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同年7月入职潍院,主要从事低维拓扑材料研究,承担《固体物理》《热学》《大学物理A》等课程教学任务。入职以来,她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主持省级横向课题1项,发表SCI论文2篇。因为家人,她在潍坊扎根;因为机遇,她在潍院发芽。科研上稳扎稳打,教学上精益求精,她前进的方向没有终点,对科教的追求一直在路上。

志之所趋 无远弗届

“前路漫漫亦灿灿,笃行步步亦驱驱。”刘冰在科研道路上收获成功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经历了困难与挫折。说起其中的不易,刘冰坦言她也有过彷徨与不确定。“论文被拒绝和对研究方向迷茫,都是科研道路上司空见惯的问题,重要的是要去接受这些失败,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找到方法去解决它们。”遇到困难时,刘冰会先进行自我反思,花时间思考当前的研究方向是否正确,再积极主动地寻求导师的意见,更加深入地进行文献调研,最终找到一个自己认为有价值的、有动力的研究方向,不断学习来提升科研能力。

与此同时,刘冰严谨的科研态度也离不开导师的影响。导师对学术研究的深入理解和独到见解让她受益匪浅。他不仅为刘冰提供了丰富的学术指导,更培养了她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读博期间,导师会鼓励学生们多读多看,密切关注新兴的研究方向。就这样,刘冰在导师的引领下,凭借自身卓越的抗压能力,妥善应对高压状态下的无措感,顺利攻读完博士学位。刘冰明白,科研不仅仅是对知识的追求,更是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和挑战,她始终保持着对科研的热爱和敬畏之心越走越远。

种种成功的背后不仅得益于导师科研上的指引,也离不开工作后学校的支持。学校定期组织学术讲座和研讨会,为科研人员提供广泛的学术交流平台;提供项目申请的指导、必要的经费与设备和实验场所,确保科研项目和科研团队有充分的条件推进。刘冰与同事也会进行学术交流与合作,互相分享研究经验和心得,共同进步。“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正是因为有着强大的后备力量,刘冰才能在科研的道路上不断前行,攀登新的高峰。

科研活动往往枯燥乏味,但刘冰却始终充满研究热情。刘冰是一个很有耐心的人,也正是这一份耐心和坚韧让她在科研的道路上不断前行。“科研是探索未知、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这种对知识的追求是我投入科研工作的主要动力,也使我能够保持好奇心和创新精神。”科研之路遥远漫长永无止境,但刘冰会怀揣对科研的一片赤子之心,矢志不渝地稳步向前。

不忘初心 教学相长

刘冰一直对物理学抱有浓厚的兴趣,她始终相信这门学科具有深远的影响力。谈到选择成为一名物理老师的初心时,刘冰的眼中迸发出别样的色彩。她说,最初是想通过成为一名物理老师,将自己对物理学的热爱传递给学生,让他们更好地了解物理世界,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我相信物理学是一扇通向世界奥秘的大门,我想以教学的方式和学生一同开启这扇大门。”而她也正践行着她的初心,付诸于每一堂教学实践中。

在教授物理的过程中,刘冰认为要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教学过程中她会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们积极互动,从而更深刻地理解物理学,培养学生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融合教学,运用实际案例和实验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的物象,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提高他们对物理的学习兴趣。

刘冰深知教学相长的道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她也会及时地调整、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面对师者和学者的双重角色,刘冰坦言这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但在她看来,教学和科研也是相辅相成的。她通过科研不断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同时科研也加深了她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教学与科研的兼顾虽然会消耗大量的精力,但是刘冰制定了明确的工作计划,合理地分配自己在教学和科研上的时间,确保学术研究的同时不忽视教学任务。刘冰说道:“保证自己的身心健康,是做科研最大的本钱。”闲暇时间,刘冰也会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偶尔听听音乐,以此舒缓疲劳放松心情。2022年,学校物理学师范专业认证取得了优异成绩,为学校物理专业的发展注入了新动能,其中刘冰任教的《固体物理》课程得到了专家的高度认可。她说:“专家的评价是对我教学方法的认可与肯定,也是对我努力探索的回馈,这鼓舞我在未来教学中继续追求卓越。”

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传递信息,更是点燃思维的火花。正如印度诗人泰戈尔所言:“教学的主要目的不是给出解释,而是撬开思想的大门。”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学生思维的引导者。刘冰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激发更多学生对物理学的热爱,并引导他们发掘自身潜力。

同袍同泽 润物无声

入职以来,刘冰从青年博士成长为青年教师,付出了实实在在的努力。她积极融入新老教师群体,向老教师讨教教学经验,与新同事齐心协力合作,促进自我身份的转变。刘冰刚入职时资历尚浅,为有效提高教学水平,她经常去旁听老教师的课,汲取了丰富的经验。“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同心者,不以日月为限。”在工作中,刘冰不但积极与专业相近的同事合作,而且还坚持去了解其他同事的专业特点,集百家所长,实现综合创新。

刘冰严谨认真的科研态度给同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事提到她平日里总是在备课之余,挤出时间去看各种论文和期刊,及时把握相关科研领域的动态变化,从最新的研究成果上获取灵感,运用到自己的科研工作中。她在同事的眼中也是一位极具反差感的女博士,有同事对她评价道:“她第一眼看上去虽然娇小可爱,但是能量非常强大。”在教学任务中,刘冰与同事建立起紧密的合作关系,彼此分享教学经验,相互支持与帮助;在科研工作中,刘冰和同事共同攻克难题,充分发挥集体智慧,提高科研成果质量。刘冰与同事通力合作,各司其职,以朝气蓬勃的科教力量,争求大有可为的科教前景,展现了青年学者的独特优势,助推了学校物理专业的发展。

作为一名教师,刘冰始终牢记自己的职责和使命,那就是为学生提供最好的教育,培养他们成为有用之才。刘冰擅长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体会学生不懂的难点。她提到,学生在同一课程中的学习水平存在较大差异,这导致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致不高,参与度不足,水平较差的学生会时常感到挫败。鉴于这种情况,刘冰采用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对一些学生加以个性化的辅导,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克服难点。她还坚持在课堂上向学生科普相关的课外知识,让学生的知识不只局限于课本,拓宽他们的物理视野,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她会耐心地为学生答疑解惑,认真指出讨论时的错误,鼓励学生改正错误并总结经验,让学生做好新旧知识的衔接。物电学院的学生倪彩莹这样描述刘冰:“她笑眼盈盈,非常亲切,是个可爱的美女老师。”刘冰一直以温柔的态度对待学生,让教育如春风化雨,无声地滋润着每一位学生的心灵。在与同事和学生的相处中,刘冰用不懈地坚持与无私的奉献不断构建、浇筑自我,让每个人都感受到她的温暖与力量。

说到未来,刘冰提到最多的字眼是“多”。多出科研成果,多培养人才就是她的追求。她希望自己在深化专业知识的同时,培养更多专业水平过硬且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为物理学科的繁荣贡献力量,她将继续在潍院的沃壤中茁壮成长,在学术的熏陶下不断精进,描绘更精彩更有意义的人生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