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南京工业大学 - 《南京工业大学报》

阅读出别样的“新大陆”
——读《活着》与《生死疲劳》有感

作者:国贸2202李丽丽    
2024-06-01     浏览(157)     (0)

从前,倘若读到一本爱不释手的书,我便会疯狂加购这本书的作者所写的其他作品。 但如今,我发现了获得更好阅读体验的 “新大陆”——对不同作家的作品进行比较阅读! 或许,有时只有书与书的碰撞,才能让彼此发出更耀眼的光芒。

《活着》与《生死疲劳》就是这样两本能彼此点亮的好作品。 在比较阅读下,读者可以更直观地发现这两本书之间的诸多相似之处。

首先,这两本书在故事背景上都弥漫着强烈的乡土气息,都充盈着浓厚的乡土情怀。 无论是西门闹还是福贵,他们都离不开田地。 其次,两本书都采用了以主要人物口述的方式,来叙述情节。 此外,两本书都讲述了好几代人的故事,时间跨度大,通过比较阅读,我们能够更好地摸清两本书的文思脉络与文章架构。

当然,在比较阅读下,读者也能显而易见地发现《活着》与《生死疲劳》之间的不同之处。 首先,在人物设计上,《生死疲劳》描写的主体多是牲畜,给读者以新鲜体会,而《活着》描写的主体是人。 其次,在人物关系上,《生死疲劳》的关系较为复杂,是一个大家庭下的好几户人家,而《活着》只讲述了福贵这一小户人家的兴衰。 通过比较阅读,我们可以学习到,有时并不一定要以人的视角来呈现人的故事,用动物的视角也可突显人的情怀;人物关系并非越复杂越好,有时简单的关系更能引人深思,简洁的情节更有阅读舒畅感。

但要说比较阅读最引人入胜的地方, 那绝非在于这两个方面, 而是在于比较阅读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领会书的意蕴与内涵。 初读莫言的《生死疲劳》,我的思绪十分混乱。 我不理解,为什么六世的轮回会得出生死疲劳的结论? 倘若生死都疲劳的话,那我们究竟该生还是死? 对于书末尾所提及的佛语“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又是在告诫我们什么? 是无为吗?但读完《活着》后,我惊喜万分,我竟在《活着》里看懂了《生死疲劳》。

《活着》中的福贵,束手无策地看着他的爹、娘,他的老婆和儿子,他的女儿、女婿和外孙一个个先他而去,但就算遭受痛苦的经历,他也没一蹶不振,而是努力地活着,自食其力地活着,辛辛苦苦地活着。 我认为,纵使失去,他也曾经经历过、拥有过、悲伤过、幸福过……这些都曾真真切切地存在过,而这也就是活着本身最大、最精彩的意义。 同样,《生死疲劳》一书,通过六世轮回,告诉我们在生死疲劳间,世事皆如书,终将被一页页翻过,成为历史的旧账,而唯有活着本身,值得思念。 人也好,畜也罢,都在经历生死疲劳的同时,为了活着本身而努力。

《生死疲劳》里的“佛眼低垂处,生死皆疲劳”,同《活着》中的“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彼此遥相呼应。 我认为要真正读懂一本书,有时需要的反倒是另一本书。 在比较式阅读中,我们说不定就能阅读出别样的“新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