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上海外国语大学 - 《上海外国语大学》

从联合国驻地协调助理到西部计划志愿者:辛颖和王乃曈的志愿者故事

2024-03-15     浏览(56)     (0)

辛颖(第二排右九)与全体同事和驻尼泊尔志愿者们合影

  王乃曈在非遗文化课堂做志愿者

一“每个投身联合国工作的中国人,无论身处何地,都是祖国形象的生动展现者。”赴尼泊尔实地开展“中国青年志愿者海外服务计划———服务联合国机构项目”工作的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英语口译专业2022级硕士研究生辛颖如是说。

初到加德满都,辛颖这样形容尼泊尔人给她的第一印象:“他们的生活节奏比较闲适,注重穿着传统服饰,待人热情,喜欢坐在房子的天台上喝茶、聊天。”

在几年前的一次翻译工作中,辛颖和尼泊尔的缘分就结下了。尼泊尔人友好的态度和礼节给她留下深刻印象,也成了她选报尼泊尔联合国驻地协调员办公室协调支助官员岗位的动因。

驻地协调员是联合国发展系统在国家一级的最高级别代表,协助推动联合国在当地可持续发展进程中的各项工作,这无疑是一项艰巨的挑战。“发现自己置身于一个充满专业术语和复杂协作机制的工作环境,对于项目所涉的政策评估办法、合作框架实施流程几乎一无所知。”辛颖一下子感受到了国际组织真实工作场景的节奏和压力。

“好在准备还比较充分。”岗前培训有不少环节让辛颖获益匪浅,特别是参加工作坊的活动,让辛颖了解到了社会经济地位不同的人群间存在的巨大差异,也让她更加明确了以联合国系统为代表的国际组织的目的、意义和主要工作。“英语专业背景在我和外籍人士沟通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上外高翻口译教学中常用到联合国官方文件及秘书长的演讲作为材料,潜移默化下,我对联合国体系有了一定的熟悉。”

采访中,辛颖回忆了与一位视障同事的相处经历。与他的交流、合作拓宽了辛颖有关平等的理念和视角。这位视障同事具备卓越的工作能力,无需借助盲杖也能自如地融入团队生活。辛颖意识到,过度热情的关怀或帮助,反倒可能被视为对他各方面能力的不信任。“他们真正需要的是平等的工作机会,对其自主选择的工作和生活方式的充分尊重。像看待普通人一样看待他们,无疑是平等与尊重观念的体现,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如今我们会大力提倡‘people5with5disabilities’这个以人为本的表达方式。这个转变不仅关乎语言运用,更是人们内心对多样性和包容性认识的深化。这给我上了重要的一课。”

辛颖所参与的“中国青年志愿者海外服务计划———服务联合国机构项目”是我国首个有组织、有规划、较大规模地向联合国机构派遣中国青年志愿者,为党和国家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通晓国际组织运行规则、具有国际视野和竞争力的高素质青年人才的项目。首批加入的上外至今已派出9名国际大学生志愿者赴海外工作,另有5名项目协调助理在联合国志愿人员组织中国办公室协助项目日常运行管理。上外成立了全国首个海外志愿服务培训与研究基地,支撑人才培养、数据研究等项目发展有关工作。二和辛颖将志愿工作融入自身发展一样,从孔子学院志愿者到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上外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2022级硕士研究生王乃曈参与志愿活动的脚步从不停歇,忠于奉献的初心也从未改变。

长期受教师家庭氛围熏陶的王乃曈从小就萌生了教书育人的憧憬。本科学习西语专业时关注过不少支教项目,西语专业、教育事业何以结合?王乃曈在众多项目中选择了赴巴拿马孔子学院,用西班牙语为汉语国际教育事业添一份力。

“本科毕业时冲劲十足,觉得利用语言优势到海外推广中文和中国文化很酷、很有意义。”谈起在孔院的日子,王乃曈笑着回忆:“孔院不仅是教授中文这门语言,还会融入很多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播。比如春节期间,我们开展了书法和剪纸体验活动,同学们都特别感兴趣。先从简单的‘福’字开始,然后到自己的名字、一些祝福语,同学们因为我们的鼓励而开心,我们也为大家的进步而感到幸福。”

巴拿马学生学汉语的热情、对中国文化的热爱也让王乃曈颇有感触。“有一对母女一起来孔院学习,女儿的汉语水平非常优秀,作为巴拿马赛区的代表到中国参加汉语桥比赛,妈妈在孔院跟我们讲起比赛这段经历时,讲着讲着眼里就泛出泪花。外国友人对汉语、对中国有如此浓烈的情感,让我深受触动。”汉语桥、孔院犹如一座座桥梁,传播着语言文化,也加深着中外友谊。

如愿以偿进入到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后,王乃曈将与外教、国际学生的交流视作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最好实践。她通过学院推荐参加第四届“铸师杯”国际中文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决赛中取得中国学生组三等奖。

爱挑战的王乃曈为自己叠加了一条新赛道。2023年4月,她参加了参与西部计划乡村教育专项。她去了重庆璧山区一个街道工作。“相对来说,陌生的岗位更具有挑战的机会,可以给自己更多的磨练。”

王乃曈很珍惜这次参与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机会,除了完成既定工作,她还时常思考并践行着如何结合专业特长,为当地乡村教育做实事。“我希望通过西部计划促进当地中小学生的学业进步,待到他们成长成才,再将所学回馈社会。”谈及参与西部计划的初心,王乃曈的话语中流露着对西部教育事业的钟情,这也正是西部计划的意义之一。

自1997年上外青年志愿者协会(总队)成立以来,一批批上外青年挥洒青春,传承接续着无私奉献的精神内核。辛颖和王乃曈的故事只是众多上外志愿者的一个缩影。新时代的上外青年,正在用乐于奉献的实际行动不断书写着新时代志愿精神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