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近日,计算机与通信学院无线资源分配创新研究团队在中科院最新升级版一区计算机科学类TOP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Antennas and Propagation》(IF=5.7)发表了题为“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of Wireless Powered Com-munication Networks Assisted by In-telligent Reflecting Surface Based on Multiagent Reinforcement Learning”的研究论文(DOI:10.1109/TAP.2024.3370195)。该论文以兰州理工大学为第一单位和通讯单位,在导师薛建彬教授指导下主要由博士研究生关向瑞完成。
针对WPCN中远距离物联网设备的低质量通信问题,该论文提出一种智能反射表面(IRS)辅助的WPCN多目标优化方法,在模型建立过程中考虑信道估计时间、设备发射功率、波束成形、IRS相移矩阵等因素的影响,并通过合理的优化设计,提高了能量和信息传输效率,从而实现了吞吐量与剩余能量的整体提升。该研究为IRS辅助的WPCN多目标优化奠定了理论基础,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石油化工学院青年教师李吉焱在太阳能光热转换/能量存储领域取得系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在Advances in 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Applied Energ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等高质量学术期刊上发表。
在Advances in 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SCI1区,IF=16.5)发表的综述文章(2024,325,103118),针对当前太阳能光热转换与存储技术(SPCS)的研究现状和太阳能利用在时间和空间上供需不平衡的问题,分析指出了突破SPCS技术瓶颈的办法,提出了高效、综合利用太阳能的研究趋势和未来需要重点关注的发展方向,为太阳能光热转换与存储技术的设计策略、性能提升以及应用推广提供理论基础。
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SCI1区,IF=15.1)上发表的论文(2024,490,151543),针对全球淡水资源危机问题,通过对太阳能驱动集水技术的研究,设计开发了一种高效的多孔聚合物泡沫(Li鄄Cl@CCP-PPy)用于大气集水。该材料制造成本低廉,适应性和便携性强,在腾格里沙漠的实验应用中达到了日产0.64L/m2的产水率,且水质符合国际饮用水标准,实现了低湿度环境下太阳能驱动的大气集水。
在Applied Energy(SCI1区,IF=11.2)上发表的论文(2024,365,123193),通过水热-煅烧法制备了多层空心微球并真空浸渍十八胺,得到具有优良综合性能的太阳能光热转换/能量存储复合材料(MSHS@ODA)。多层空心微球为ODA提供了微纳空间结构,增强了MSHS@ODA的传热速率,有效解决了泄漏问题。MSHS@ODA具有优异的吸光度、热导率和光热转换性能,相变焓为130.7J·g-1。MSHS@ODA可将锂离子电池的工作温度降低8℃,确保电池在最佳温度范围内稳定运行。
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SCI1区,IF=8.2)发表的论文(2024,258,128987),制备了一种具有垂直排列孔道结构的环糊精/壳聚糖复合气凝胶(PPy-La/Al@CDP-CS),通过太阳能驱动界面蒸发技术进行含氟废水净化。在1kWm-2辐照下,PPy-La/Al@CDP-CS的蒸发速率为1.85kgm-2h-1。PPy-La/Al@CDP-CS具有性能优异、成本低廉、环保等优点,为太阳能光热材料在水处理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材料设计方法和应用途径。
理学院青年教师白京陇博士等与深圳大学张启涛教授团队合作,在构建有机半导体异质结对气体传感器性能影响的研究中再次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成果以“Constructing N-Pd-O electron bridge between In2O3nanotubes and g-C3N4nanosheets to boost explosive gas sensing perfor-mance”为题发表在工程环境领域TOP期刊《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上(中科院一区,IF:15.1)。兰州理工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深圳大学为合作单位。
针对工作温度高和探测极限有限等问题,团队开发了一种可在低温下高效检测乙醇和低浓度氢气的气体传感器,该传感器利用剥离的氮化碳(g-C3N4)在In2O3纳米管上均匀负载混合相氧化钯(PdOx),通过在In2O3纳米管和g-C3N4纳米片之间构建N-Pd-O电子桥,进行了合理的催化状态调节并引入了电子和化学敏化,降低了传感器的工作温度,提高了灵敏度、响应速度和检测极限,从而提高了爆炸性气体的传感性能,研究成果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