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人间四“阅”天,不负春光与时行。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我们以书为媒,感受文化知识的力量。书籍是伴随我们一生的朋友,我们只能在有限的时间内选择有限的书籍陪伴我们。因此,在部分阅读者眼中,世间之书可大体分为“有用之书”和“无用之书”。由于“无用之书”无法在短时间内产生实际直观的效益,部分阅读者选择少读和不读“无用之书”。
但是用“有用”和“无用”来形容读书,多多少少带了功利在里面。其实所谓“有用之书”和“无用之书”,一个是技能与知识的积累,一个是对生命情感境界的领会。“有用之书”可以成为我们进步的阶梯,让我们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更具有竞争力。然而,读一些“无用之书”,它会融汇到你对生命情感的领会当中,给我们带来无形的力量。
当你在荒漠看到一轮落日之时,忽然就与千百年前“黄河落日圆”产生了超越时间的共鸣;在“庆历四年春”你来到了岳阳楼,与范文正公一起看洞庭湖街远山吞长江,壮丽之美景尽收眼底;在易水之上,与高渐离用变徵之声目送荆轲去往咸阳宫……这是来源与血脉与文字的感动。是在时间沉淀下形成的生命情感与博大境界。所以世界读书日,去读书,去读“有用之书”,去读“无用之书”!
读一些“无用”的游记书籍,开启一场灵魂的旅游。艾米莉·狄金森曾言:“没有一艘非凡的战舰,能像一册书籍把我们带到浩瀚的天地”。诚如所言,书籍中的文字为我们构造了非凡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与每一页文字的相遇都是在这个广阔的世界中遨游。三毛背上行囊带着我们走过美丽而又温柔的撒哈拉,看尽人情冷暖,未曾亲自抵达却与那片沙漠相识已久。在《万水千山走遍》中追随着三毛的足迹,肆意漫过世界山川河流,在山南海北里头。通过阅读我获得一种生命宽广的愉悦感,我凝视着一片广袤开阔的空间,虽然我实际上从未到达过那些地方。脚步到达不了的地方,阅读可以带着我们游览过世界各处。
读一些“无用”的历史书籍,完成一次历史的交流。书籍中的文字有的甚至经历的千年的沉淀,文字是历史的记录者。是一统六国的秦始皇北击匈奴高建长城形成奇迹雄伟壮观景色;是三国时期赤壁旁千古风流人物的伟大之歌;我们站在鸦片战争屈辱的近代史里看着签下《南京条约》愤恨痛心。我们站在五四运动的队伍中想要为促进中华民族觉醒高声呼喊。当时间的车轮滚滚向前,历史娓娓道来之中。在历史浩瀚的长河中畅游,并沉浸于它的魅力不可自拔。历史的洪流一去不复返,但我们可以乘着文字之舟重回过往。
读一些“无用”的哲学书籍,进行一次精神的重塑。培根曾言:“读书不是为了雄辩和驳斥,也不是为了亲信和盲从,而是为了思考和权衡”。在柏拉图《理想国》第七卷的洞穴寓言中,那个挣脱手链脚铐、放弃看虚拟影像,最后走出洞外的人是难得的。当然,真实的生活会给你打击,让你渴求回到从前的“舒适圈”。即便如此,也请记住自己当初想要挣脱手链脚铐的那股冲动。与书中文字的碰撞,让我们成为了一个有温度有情绪并且善于思考的人。在阅读之中我们得以重构内心。
世界读书日与春天相遇,正如花开见春。书籍也是我们生命中的花朵,为我们带来启迪和灵感。多读一些“无用之书”不仅能让我们扩宽思维的视野,还能让我们体验到文学的艺术魅力,感受到那些令人心跳的浪漫。在春和景明的午后或是虫鸟沉睡的晚间,手捧一本书,阅读品味每一页字码,书中的灯光足以照亮人生,在思维碰撞中享受邀游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