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之要, 关乎民生; 文明之行, 始于足下。 交通是城市的命脉, 文明交通则是城市形象的重要体现。 在现代社会, 当中国无数次摸索治国之道, 向世界展示一个浩荡大国的气魄与胸怀时, 文明交通的重要性也愈发凸显。 它不仅关系到每个人的出行安全和整个社会的秩序和效率, 也深刻映射出国家的基础建设成果和整体建设风貌。
“欲速则不达”, 此乃古人之训。 不逾矩以行正道。 在日常行车过程中, 想过 “超速”的底线与危害吗? 想过自己的自由任性与他人的痛苦遭遇吗? 超速驾驶, 犹如在悬崖边缘疾驰, 稍有不慎便会跌落深渊。 当踩下油门, 追求速度的刺激时, 却往往忽视了潜在的危险。 每一次超速, 都是在与命运进行一场豪赌, 而赌注,却是我们最珍贵的生命。 责任意识和担当勇气都应成为青年人成长路上的人生准则, 万事都当换位思考且以小见大。 不逾越规则的底线, 秉持责任之心, 我们应时刻铭记, 遵守交通规则, 限速驾驶, 这是对自己和他人生命的尊重, 亦是文明交通的基本要求。
“礼之用, 和为贵”, 交通中亦如是。 相互礼让, 体现的是对他人的尊重, 更是一种道德修养。《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所说的 “礼仪礼节是道德素养的体现, 也是道德实践的载体”, 都在说明礼仪和道德之间的关系: 礼仪是形式和载体, 礼仪背后所承载的内涵是道德。 在现代社会,很多人会认为, 所谓的礼仪,不过是一个形式, 施行礼仪毫无意义。 这样的观点, 正是没有深刻地认识到礼仪这一形式背后所蕴含的意义, 正如梁实秋所说, 礼是形式, 但形式背后有重大的意义。 当我们在道路上相遇时, 一个微笑、 一个手势, 都能传递出文明的信息, 化解可能的冲突。 这种礼让精神, 不仅能让交通更加顺畅, 更能增进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与和谐。
“勿以恶小而为之, 勿以善小而不为”, 文明交通需要我们从点滴小事做起。“从善如登, 从恶如崩”小事小节是提升个人素养的起始点、 受力点。 我们要始终以 “不矜细行, 终累大德” 来自励, 以 “莫见乎隐, 莫显乎微” 来自警, 以 “见善则迁, 有过则改”来自省。 当今时代过分讲究实用与趣味, 把良知放在第一位的 “老好人” 似乎并不受大众待见。 但是, 以致良知为人生鹄的人, 即使他不是伟人, 也依然受得起他人的赞赏与敬重。 正如王阳明所说:“千圣皆过影, 良知乃吾师。” 一切都终将化作泡沫幻影, 唯有良知长盛不衰。 礼让行人, 靠右行驶, 不闯红灯, 不疲劳驾驶, 不占用应急车道……这些细微之处, 彰显的是我们的文明素质, 也是对城市风貌的维护。 当我们把对生命的敬畏化作日常的点滴行动, 城市的风景因此而更加亮丽,交通安全不再是冰冷的条例,而是每个人心中那抹最温暖的光。 在这样的城市行走,每一步都踏出了文明的回响,绘就了一幅生动活泼、井然有序的现代生活画卷。
然而,现实中仍存在一些不文明的交通行为,如闯红灯、乱穿马路、酒后驾车、超速行驶等。 这些行为不仅危害自身和他人的安全,也破坏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为了实现文明交通,我们每个人都应当积极行动起来。“同心山成玉,协力土变金”,文明交通需要大家共同努力。 涵养规则意识,遵章守法,将交通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成为大家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 倡导文明风范,礼行天下,以文明之姿,行安全之道,营造和谐交通氛围。 政府应加强交通管理,完善交通设施;媒体应加大宣传力度,倡导文明出行;而我们每个人,都应成为文明交通的践行者和传播者。
新时代,是日新月异的时代,是革故鼎新的时代,是万象更新的时代。 站在内外交汇,无限可能的风口浪尖, 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的舵手, 这是一份难得的机遇,更是一份难以推卸的责任,此时更应以文明为墨,以致远为砚,以实践为笔书写新的时代画卷。 一唱雄鸡天下白,声声唤我蹄向前,有利刃破冰的勇气,有以小胜大的智慧,才有光明灿烂的成长前景,才有欣欣向荣的社会气象,才有奔涌激荡的复兴洪流。
古语言“宣衡而知平,设规而知圆。 ”规则是一个社会所设立的约束众人行为的工具,无论是个人,还是社会,都应于“文明”中不改初心,于“致远”中彰显气魄,振“文明”千仞岗,濯“致远”万里流。 也许不会骑进绿化带……可人生不曾有如果,等到结局已定,一切追悔莫及。 生命的乐趣不在于行为肆意,而在于心有所止,灵魂自由。在洁净的角落里,临水照花,心生一暖。一瓣落花一脉香,心守交规自难忘。 人心是不带风吹而自落的花,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惟愿繁花落尽,大家心中依旧有花落的声音,一朵、一朵,在无人的街道轻轻飘落……
(本栏目由保卫处协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