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料图片:孩子大学毕业后父母仍背负着沉重的负担?
“爸:钱!儿。”这是早些年某大学一位在校生寄回家中的一封信,信的内容,仅有3个字,3个标点符号。
3个字的短信向父亲要钱,折射出当代大学生的亲情观念,以及父母背后的心酸。
如今,一批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因为月薪不高,干脆办卡提前消费———不考虑后期的还款压力,不思量花了多少钱,轻松消费后,很快“债台高筑”。怎么办,将账单甩给父母,演变成了“爸:账单!儿。”新4字短信。
2月6日,除夕夜,刘女士与她姐姐吃年夜饭,聊天的时候,她发现姐姐有些闷闷不乐。“你有心事?”刘女士问道。
“小陈办的信用卡透支了吗?”一听这话,刘女士神经绷紧:“透支了1万多。怎么,凯凯(姐姐的儿子)也在用信用卡透支消费?花了多少?”
“你猜猜看。”姐姐实在不忍心开口。
“两三万?”刘女士问。
“两三万就好了,都快12万了。”姐姐答。
姐姐如实道出:去年3月份,儿子凯凯陆续办了十多张信用卡。三四个月后,在给儿子洗衣服时,她发现一堆信用卡。问清情况后,她把儿子的信用卡全部没收。没想到,儿子之后又去补办,继续刷。到了年底,所有的卡都透支完了,只能向父母求助。
“我姐姐替儿子还了10万多一点,还剩1万多没还,拖欠着,等着银行产生不良信誉记录,将外甥拉入黑名单,这样他就永远不能办理信用卡了。”刘女士说。
真实故事,告诫那些刚毕业的大学生,在办信用卡透支消费时,先设身处地想一想,自己有没有还款能力,家庭经济条件是否宽裕,别刷卡消费的时候“喜刷刷”,等账单一来,换来的是父母“两行泪”。
这位家长向银行提出意见:银行在为客户办理信用卡时,如果发现客户的年龄在20岁出头,属于刚工作不久的那种,月薪也不高,填写的联系人是自己父母的,银行在办卡前,能否先打个电话,询问一下家长是否同意子女办卡。 (来源: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