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 - 《山东大学报》
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作者:李润哲
千年文脉,奔涌不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2021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回信,充分肯定了《文史哲》创刊70年来在弘扬中华文明、繁荣学术研究等方面做出的积极贡献,并强调要“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新时代文化研究和高校工作提出了育人方向,指明了发展路径。
崇实求新,气养浩然。山东大学始终秉承“为天下储人才,为国家图富强”的办学宗旨,百廿山大,代代山大人奔走在赓续中华文脉、弘扬文化精神的道路上,接续书写了无愧时代的璀璨历史。
时节如流,岁月不居。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回信三周年,又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五四运动105周年重要节点。习近平总书记寄语新时代青年,“要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作为新时代山大人,我辈生逢其时,重任在肩,当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昂扬向上,奋勇向前。
胸怀“国之大者”,涵养强国志气。作为学生党员骨干,当置身山大“大思政”育人格局,深入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筑牢思想之基,补足精神之钙;发扬支部堡垒作用,开展“学习思想创新青年”红色经典读书会,持续发挥联学共建优势,共读原典,传扬精神;积极参与“大学生讲思政课”“党史情景剧大赛”“典籍故事青年说”等思政教育、文化品牌活动,用青年话语阐述党的创新理论,用青年视角讲述新时代文化故事。多措并举不断增进政治认同、理论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立足“文史见长”,夯实学术底气。作为中国青年和马克思主义者,当依托学科人才培养优势,深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挖掘文化内涵,自觉肩负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使命责任;发扬“文史见长”优势,自主融入学校学院培养体系,踏实治学,钻精研究,参与学术论坛、学科交叉论坛,不断提升学术水平;积极参与文史哲交叉学科学研工作,把握学术前沿,提升学术眼界,助力打造有山大气派的新文科研究高地,以青年智慧加快构建中国自主的哲学社会科学知识体系。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厚积理论学养、夯实学术底气,奠定坚实的学理基础。
担当“文化两创”,传延文脉骨气。作为新时代山大青年,当赓续先辈精神,接续担当使命,以切实行动助力文化“两创”。发扬专业素养,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学讲研践,为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为新时代文化强国建设注入澎湃动能。
“实现中国梦是一场历史接力赛,当代青年要在实现民族复兴的赛道上奋勇争先。”我辈青年务必以行动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精神,不断增强志气、骨气、底气,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作者系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