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 - 《山东大学报》
写在习近平总书记回信三周年之际
作者: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党委
2021年5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山东大学《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回信,既对办好《文史哲》杂志寄予殷切期望,也对包括山东大学教师在内的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提出明确要求。三年来,在回信精神指引下,儒学高等研究院党委团结带领全体师生教职员工,聚焦百年变局和复兴全局,扎实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大踏步走在了担当新时代文化使命的最前列。
三年来,我们全面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精神,努力实现马克思主义“第二个结合”理论建设新突破。在习近平总书记“第二个结合”的重要论述指引下,我们坚持把思想引领与使命担当相结合,把理论武装与学术研究相结合,勇立时代潮头,引领学术潮流,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立足中华文明研究阐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方面形成了独特优势。王学典教授在全国政协常委会闭幕会上所作题为《守住中华民族的根与魂,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讲座,受到广泛关注和热烈反响。
我们扎实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着力打造人文学术“山大学派”。以研究解决中国问题为重点,培育建设了“儒学当代阐释与中国话语体系建构”创新团队,策划和开展有组织科研,在儒学当代阐释领域成绩斐然;以国家治理为切入点,设置儒墨会通、儒法对话、儒道互补以及尼山稷下对话等议题,开展传统文化内部各大版块的交流研讨,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打造出以经世致用精神为特色的传统人文学术“山大学派”。
我们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育马克思主义理论、引领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为立德树人注入深厚人文底蕴。扎实推进儒学现代化与社会科学化冶炼,实现以问题为中心整合学科的交叉融合式学术研究方法与人才培养模式。尼山学堂按照文史会通的传统原典体系建立培养机制,应时代之需培育了一大批古典学术拔尖人才。
回望来路,我们满怀欣喜和振奋;展望明天,倍感任重而道远。
当今世界,多重挑战交织叠加,世界各国探索现代化道路的历程充满艰辛。如何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为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作出贡献是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应当认真思考的重要课题,也是回答好“强国建设、山大何为”的首要问题,儒学高等研究院必须迎难而上,勇当先锋。
要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古典学术的现代化,大力开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新领域,在“两个结合”理论创新上发挥思想引领作用。
要引领构建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进而提升为中国理论,为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作出新的探索。
要全力推进文史哲及其相关领域全面提档升级,坚持文化引领战略,进一步弘扬文史传统优势,聚合相关领域师生教职员工力量,共同思考谋划人文学术升级转型战略,实现领军人才、重大成果、重大平台、重大品牌的全面跃升,打造具有全球引领力的中国人文学术“山大学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