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南京工业大学 - 《南京工业大学报》

从战士到硕士!4名退伍大学生携手“上岸”!

2024-05-15     浏览(73)     (0)

身披迷彩,他们是青春热血的军人;脱下戎装,他们是励志前行的少年。 近日,我校食品与轻工学院轻化工程专业仇钥森、刘豹、王树祥、胡洋 4 位退伍大学生全部成功“上岸”,获本校硕士研究生拟录取资格!四年里,他们为强国强军的信念而奋斗,为精彩无限的理想而拼搏,为友谊而干杯。 未来,他们也将继续携手前行!

军旅岁月,铸就青春荣光

2018 年 9 月,仇钥森、刘豹、王树祥、胡洋一同踏入大学校门,进入我校轻化工程专业就读。 相处中,他们惊喜地发现:“原来我们都有一个当兵的梦想! ”

刘豹、胡洋和王树祥心底埋着参军梦,希望能去军营磨砺意志,用自己的力量为国家做出贡献;仇钥森则表示,家里是三代从军,“如今,也轮到我保家卫国了。 ”渐渐地,他们建立了深厚的情谊,并相约走上“从军路”。 大一、大二结束时,刘豹和王树祥、仇钥森和胡洋分批投身军营, 用汗水和热血铸就了一段段难忘的军旅岁月。

在部队的日子里,抗洪是王树祥无法抹去的记忆。2020 年,江西爆发洪灾,他和战友们从安徽紧急出动,奔赴抗洪前线。 在鄱阳湖畔,他们肩扛沙袋,筑起防洪的堡垒。 “每个人都义无反顾地扛起沙袋,为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而艰苦奋战。 ”尽管工作繁重,但看到当地人民群众和政府的热情支援, 他深切感受到作为军人的荣耀与责任。

刘豹和胡洋表示,全副武装、参与演习、见到各类壮观的军事设备、身临其境感受战场的紧张与刺激……这些经历都深深烙印在他们的心中。 “从新兵营到下排,我和我的排长都住在一起。”刘豹回忆起深厚的战友情谊,笑着说道,“即使已经退伍,我们依然时常联系。 ”每到汛期, 仇钥森和他的战友们都会投入道路清障工作中。 某天, 他们接到了一项任务———帮助一位老乡将陷入沟中的车辆救出。 当时,周围树木倒伏、道路难行,老乡焦急无助,仇钥森和战友们迅速出动,所有人齐心协力,终于将车辆成功拖出。 “那一刻,我深刻理解了‘人民子弟兵’的含义,体会到了‘军民一家亲’。 ”仇钥森感慨道。

在两年的部队生涯中, 他们在各自岗位上争创一流,先后获得的 10 余个奖项见证着他们的坚定信念和无悔付出。 他们都在退伍后荣获 “优秀退役大学生士兵”称号。

退伍复学,续写友谊篇章

退伍后, 他们重返大学校园, 继续学习专业文化课。 胡洋说道:“我们依然保持着军人的作风和纪律,严于律己,勤奋学习。”回到熟悉的专业课堂后,他们以更加认真的态度投入学习,紧跟同学的步伐,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慢慢地从跟跑变成并跑,最终超越,多次获得奖学金。

一起上课,一同运动,便是他们的日常生活。 刘豹说道:“或许是因为在军营里天天训练, 我们更加偏爱运动与挑战。 ”于是,露营、徒步、打球、游泳成了他们共同的兴趣爱好。 有时下课后,其中一人问“打球吗? ”他们便一起走向球场,进行一场酣畅淋漓的运动。胡洋表示,夏日,他们时常一起游泳,一周至少两至三次,在清凉的水中放松身心。

此外,他们都加入了迷彩协会,担任 2022 级新生的军训教官,向学弟学妹们讲述着军营故事,以军人的精神风貌和爱国情怀感染着更多同学。 仇钥森坦言:“进行教官培训复习动作要领时, 仿佛回到了当兵那会,身边的同伴就像战友一般。 ”

毕业实习期间, 他们前往江苏盐城的产业园进行轮岗实习。 在江苏卡乐福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从纺织到印染,他们走遍了公司所有的流水线,感受着这个行业的无穷魅力。 “在那一个月里,我们都住在公司附近的仇钥森家中,一起买菜做饭,用实习工资共同承担生活开销。 ”王树祥说道,这段经历不仅增强了他们自力更生的能力,也让他们更加珍惜彼此之间的情谊,学会了相互扶持。 “就像是一家人一样。 ”仇钥森看向伙伴们,补充道。

是兄弟,更是亲人。 无论是投笔从戎,还是退伍复学,身份在变,不变的是彼此间的情谊。“愿我们友谊长存。 ”他们笑着说出这朴实的心愿。

同考研,为梦执着前行

临近毕业,他们皆在就业与考研中徘徊过。刘豹表示:“我尝试过找工作,可没有找到非常合适的。”于是,四人最终都不约而同地走上考研之路。 “思索很久后,我有了明确的目标,跨考到工业工程管理专业。 ”仇钥森坚定地说道,“我希望能将智能制造、 创新服务跟现代纺织结合在一起,降低工厂成本,提高利润。”王树祥凭借着对生物的热爱,果断选择了生物与医药;刘豹和胡洋也分别选择考研到材料与化工、 物流工程与管理专业。

谈及为什么都选定南京工业大学作为考研院校?“因为不想离开这里。”他们一致表示,这里有耐心且负责任的老师、温柔且有担当的辅导员,他们在南工大感受到了像家一样的温暖。“其实我们在决定考研的那一刻,都定下考南工大的目标。”仇钥森补充道,南京工业大学的实力也让他们信心倍增,“我们相信, 在这里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 ”

他们在考研的道路上,继续化身并肩作战的战友,相互扶持,共同进步。 早上 9 点出发前往学习场所,晚上 10 点回来,每天如此。 “当然会有想睡懒觉的时候,但我们会互相叫醒对方。”仇钥森强调,“我们是一起入校、一起参军、一起退伍的,现在一起考研,我们也绝不会让任何一个人掉队。 ”

他们的目标专业虽各不相同, 但还是会在群里分享一些资料,如英语作文模板、背单词的技巧等。 考研前一个月,他们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每天下午 1 点至 3 点,集中学习英语。 “我们一起在规定时间里做试题、核对答案,互相讲解错题。”王树祥说道,“我们也会互相监督背诵英语作文,批改默写。 ”

团队“作战”中,每一次的进步都离不开彼此的支持和帮助。他们秉持着“绝不落下一个人”的信念,在其中一人感到气馁、想要放弃时,另外三人便会鼓励他坚持下去。 “有时我做高数题目做到崩溃,他们就鼓励我说‘没事的,你不要害怕,一定能考上的’。 ”刘豹回忆道,有时候学累了,他们也会一起出去散步,放松心情。

从准备阶段到冲刺阶段, 他们每一步都走得坚定而有力。 最终,四人如愿以偿地考上了研究生,踏上了新的征程。 仇钥森说:“若有战,召必回! 我们永远时刻准备着,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未来,他们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坚定的信念,不断追求卓越,为梦前行。

包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