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喧杂的道路上行驶, 总会遇到这样一群人,他们面对匆匆忙忙的行人,无视交规的电动车、汽车,却依旧可以独善其身,外柔如水,内韧如丝;这样的人,不喧闹,不急躁,文明礼让,在校园里有计划地行驶着, 不因任何急迫的情境而违反认定的交通规则,于袅袅轻雾中自立,于不深不浅处种下朵朵“从心所欲而不逾矩”的荷花。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泥,与之皆黑。广大同学的交通安全意识与校园的交通环境息息相关, 良好的环境, 无形中推着学生遵守规则;守交规的同学,无形中造就了良好的环境。令人忧心的是,仍有部分同学,在校园内骑行赶路追求行动自由,不把校园交通规则放心上。不戴头盔、骑车看手机、逆行、超载、超速、扒车、追车、横穿马路、走错车道……违规一次求放过,可生命只有一次,谁放过?如若校园道路上皆是违规的车辆和行人,那结果,不堪设想。 校园交通事故轻则擦皮,重则致伤,疼在己身,无处哀嚎。人人遵守交通规则,自觉自律,文明礼让,构建良好的交通环境才能更大程度保证大家的生命安全。
《张居正奏疏集》有言:“天下之事,不难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不难于听言,而难于言之必效。 ”诚如所言,交通安全规则不应当成为校园里的“空中阁楼”,观古周亚夫营门挡驾,可见他视规则如法,有法必行;看今高校学子乱行,可知其视规则如灰,行无所效。 此举缘何于此? 究其原因,是个体心中对于交通安全规则律令的缺失,所展现出无自觉规则意识的行为。 漠视规则终究会付出代价,冲破规则的束缚线,则必然导致社会失序,失序之下“安有完卵? ”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三人乘,必有事故生焉。 有这样一群好朋友,他们电车资源不足,却奉行能载多少载多少的原则,前座坐一人,后座坐一人,脚踏板上蹲一人,车篓里面是堆得满满的书或者快递。 他们行驶在校园里,共享超载行驶的刺激,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引得过往的行人回望,所过之处,皆是一片喧嚷。 可在下一个转角再遇到他们时,路边就只剩了一辆孤零零躺在地上的电车,周围还散落着与马路亲密接触后碎掉的零件。 哦,被忽略的还有三个不知所措的脑袋。 秋阳下的树叶斑驳多彩,阳光给密密麻麻的枝叶镶了金边,光晕耀眼,细碎地洒在他们和行人身上,光影交错,明暗对立。
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 遵守校园交通规则,共创优良交通环境,关键要严于律己、慎独慎微,要让守规则的意识扎根落地,成为我们内心的价值选择。 康德曾说:“世界上有两件东西能够深深地震撼人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另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崇高的道德准则之于世俗,就如星星之于夜空,格外耀眼绚烂,所以最能震撼人的心灵。内心的道德追求能指引我们遵守交通规则,不随意停车,不逆行超速,不论是个人独处还是对待细枝末节,都能严格自我约束、以身作则,只有守交规、讲交规,管好心中的红绿灯,才能提升个人素质,承担社会责任,掌握人生智慧。
有人曾问过我一个问题,安全和自由哪个重要? 我回答:安全是世界,自由是太阳,我与世界共存亡,但我的世界不能没有太阳。 认真学习,好好生活的前提,是安全健康的身体。我可以戴头盔守交规,安全向前驶进,也可以在此时,享受向心而行自由。
少年没有偏旁,我们自己便是华章,生命有且仅有一次,我们必须也一定要竭尽全力地珍惜创造它。 如果不看手机,也许不会撞到人;如果不超载,也许不会摔在地;如果戴头盔,也许不用住院;如果不超速,也许不会骑进绿化带……可人生不曾有如果,等到结局已定,一切追悔莫及。生命的乐趣不在于行为肆意,而在于心有所止,灵魂自由。在洁净的角落里,临水照花,心生一暖。 一瓣落花一脉香,心守交规自难忘。 人心是不带风吹而自落的花,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惟愿繁花落尽,大家心中依旧有花落的声音,一朵,一朵,在无人的街道轻轻飘落……
(本栏目由保卫处协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