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月 5 日 -3 月 11 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北京胜利召开。作为第 22 次参加全国两会的老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我院院长于金明心系百姓群众,积极担当,忠诚履职,提出了加强儿童肿瘤筛查、推动儿童肿瘤筛查和质子治疗纳入医保、加快建立完善的癌症“防治管”新模式、提高青少年身心素质等诸多建议,引起国家级、省部级主流媒体的广泛关注。
癌症已成为导致我国居民预期寿命受损和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主要疾病,防治形势十分严峻。预防、治疗和管理的有机结合是确保癌症防治效果的关键,必须加快建立完善的癌症“防治管”新模式。具体实施路径有:
一、重视癌症筛查 , 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要实现精准筛查 , 一要做到模式精准 , 各地应因地制宜建立组织协调机制和多元筹资机制,形成人群筛查、机会性筛查和防癌体检各有侧重、协同推进的工作模式;二要做到技术精准 , 要完善癌症筛查技术支撑体系,制定筛查技术规范 , 促进筛查标准化,强化新型筛查技术开发 , 提升筛查的便捷性、可及性;三要做到人群精准,要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有效识别高危人群和风险项目,针对不同人群开展针对性筛查,提升筛查效率。
二、大力推广和普及肿瘤规范诊疗。肿瘤是一类极其复杂的疾病,患者的个体差异明显,有很强的异质性。因此,肿瘤治疗必须要做到精准和规范,特别是随着新技术,新药物的不断涌现,如何在合适的时机行恰当的治疗成为临床医生面临的重要课题。在此过程中,在专业细分基础上进行高水平多学科诊疗团队的密切配合必不可少。
三、开展肿瘤患者全方位全周期健康管理。目前,肿瘤疾病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定义为慢性病,其诊疗全程需要较长的康复期。对于癌症的管理,有两点至关重要。一是个体化分类管理,如对癌前疾病,癌前病变患者和癌症患者进行分类管理。在患者癌前阶段以实施危险因素干预为主,必要时进行临床处置,阻断癌症进展;在患者癌症治疗及康复阶段定期随访、主动关怀,密切关注患者身心健康状况,提高生活质量。二是多形式综合管理,全面关注癌症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状态,在帮助患者解除病痛的同时,更加注重心理关怀,帮助患者尽快回归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