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创新开设了‘道德超市’,探索制定了‘以德换得’积分管理制度……”
《中国组织人事报》官方微信公众号3月底对遵义师范学院派驻桐梓县楚米镇马元岩社区第一书记胡海军调动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做法进行了报道。
在与马元岩社区相距不远的三台村、高山村,遵义师范学院派驻的第一书记苏近阳、王先平也不断完善基层社会治理机制,推动法治、德治、自治有机融合。
苏近阳推广“三台村的事三台人自己干、三台村的事三台人自己管”的理念,2023年村民参与村级事务管理和公益活动超过1000余人次。
高山村正以少数民族村落(八组)为试点,完善村规民约,打造移风易俗示范点,以文明乡风赋能乡村振兴。
村(居)民的主人翁意识更加牢固,共建美好家园的自觉性越来越强烈。
马元岩社区居民自发筹资近2万余元,硬化楼栋充电桩地面2处,编织公共区域花园竹篱笆墙2000余米,社区环境得到美化亮化。同时,胡海军与其他干部争取到200万元资金,完善河边护栏、雨棚等,减少了汛期溺水等情况的发生。
在高山村,王先平协助村委从驻地部队争取经费,用于维修通组路、堡坎等。
针对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破旧房屋治理等方面的问题,苏近阳组织志愿服务15次,推进农村“厕所革命”、人居环境整治、四好公路整治等。2023年底,三台村创建市级环境卫生村通过验收。
乡村美了,一批村民享受了环境变化带来的实惠,搭上了旅游发展的“致富车”。
在三台村,苏近阳协调引进资金300万元修建的避暑休闲山庄已正式投入运营,吸引了不少外地游客前来度假,不仅激活了住宿、餐饮消费,还带动了农副产品销售收入。
结合当地实际,苏近阳协助制定了以烤烟、方竹种植为村集体支撑产业,大力发展牛、羊、蜜蜂养殖,探索林下药材、竹笙菌种植,有序开发避暑经济产业的三台村发展规划。今年,三台村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将实现大幅增长。
为找准发展路径,胡海军与马元岩社区干部深入居民组,掌握群众需求,调研外部市场,组织社区“绣娘”赴遵义市乌江恬苑社区和红飘带有限公司参观学习,确定发展茶叶、苗绣等的基本思路。
同时,胡海军持续推动易地搬迁二手车交易市场建设,以出租停车位收取租金方式产生收益。目前,市场规划停车位253个,已出租202个,社区获取集体经济纯收益20万元。
方竹产业是高山村的重点产业,王先平争取到经费24万元,进一步挖掘产业优势,完善方竹生产、经营体系,推动产业升级优化。
基于良好的地理位置,高山村有优质山泉水。王先平推动高山村与桐梓金控集团成立桐梓方竹源饮料生产有限公司,合作销售山泉水,并协调遵义师范学院美术学院设计产品商标,提升品牌辨识度。
在以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致富的同时,三位第一书记还动态监测返贫信息,精准施措,把返贫可能性降到最低。截至目前,三个村(社区)均未出现集体返贫情况。
不返贫是基础,更重要的是帮助群众实现自身持续“造血”。
马元岩社区属于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居民就业情况相对单一。胡海军对接有关部门,举办招聘会1次,提供就业信息20余条,组织就业技能培训3次,帮助居民人均收入实现稳中有增。
苏近阳所在的三台村鼓励村民入股合作社、自主发展林下经济等,实现就业创业、增收致富,覆盖村民300余名。
通过遍访群众,三位第一书记不仅了解了村情民情,帮助大家就业创业,还大力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有的放矢开展帮扶和指导。
如何让乡村发展更持久?三位第一书记都注重党建引领作用,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培养中坚力量,为乡村振兴蓄力赋能。
三个村(社区)正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气象,村(居)民意气风发耕耘在希望的田野上。4月初,三台村的田间地头又多了一个遵师身影——王小林接过“接力棒”,轮换了履职三年的苏近阳,走村入户听民声、话发展……
(伍 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