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大港石油报 - 大港石油报

一声誓言 一生坚守

——记1978年全国劳动模范黄碧云

2024-05-07     浏览(85)     (0)


男,汉族,1942年出生,中共党员,四川三台人。历任大港油田油建指挥部焊工、测量队队长、技术员。先后获得全国工业学大庆先进生产工作者、天津市特等劳动模范,1977年荣获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英模说

大庆创业需要铁人那种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艰苦奋斗的精神,建设“四化”仍然需要那种精神。


他是转业军人,他是曾经与王进喜一起在大庆奋战过的第一代石油工人,他也是华北石油会战的先驱。他就是黄碧云,一名焊工,一名1978年就被评为全国劳模的大港石油人。他说:“我这一辈子没有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只能说做了一个平凡的石油工人。”而这个平凡的石油工人,却用一生的行动为我们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

让干啥就干啥,干就干好,

人就要有一股拼命的精神

与很多人的记忆一样,“会战”在黄碧云心中是红色的,火红的旗帜、火红的捷报、火红的激情。无论是1959年的大庆石油会战、1966年的华北石油会战,还是1974年的大港油田会战,不管走到哪里,黄碧云始终坚定地说:“让干啥,我就干啥,不管白天晚上,反正干就对了。”

有谁知道他付出多少辛劳呀!

春风知道,夏日知道,秋霜知道,冬雪知道,还有脚下那片他深深热爱、用汗水浇灌的盐碱荒滩知道。

1974年秋天,羊二庄会战打响。这是开发的南部新油区,新区一片盐碱荒滩,大小河道二十多条,纵横交错,到处是一洼洼的烂泥。油田要求20天拿下50万吨的产能建设任务,发出了“苦战20天”的动员。这是一场硬仗,更是一场恶仗,需要强攻硬上。由于现场电焊工、气焊工缺乏,为了给第二天争取时间,黄碧云的轴劲儿犯了,他说“不就20天嘛,只要能见到产能大家都高兴。”

黄碧云干工作的劲头,让很多人难以理解。清晨,当人们还在熟睡时,他犹如早起的啼鸟,迎着蒙蒙的曙光,他唤醒了沉睡的工地;夜晚,当人们放下疲惫早早休息时,黄碧云又一个人来到工地,扛着管子,自己对扣,自己焊接,把20多根管子从站上一直对到井口。没有气焊机,自己用小车拉,焊坑自己挖;管线需要清洁,他就找来铁丝,捆上自己的手套来清洁;每根管线重达二百多斤,自己翻转对口然后焊接。为了保证质量,他用气焊照明反复检查。他整整战斗了一夜,把800米的管线都焊接好。第二天一早,管子已经焊通了,为后续工作节约了时间,保证当天下午4点钟通油成功。黄碧云说:“这个事儿还见了报,对我鼓励太大了。”

鼓励大,黄碧云的干劲就更足了。在羊三木会战中,要求一个半月建成10座站。羊三木的油比较稠,需要一根热水管线和一根油管线包扎在一起才能输送,十几车管子把现场堆满了,但是焊工严重缺乏,连续干了几天,焊接进度却始终提不上来。黄碧云主动请缨:“组织晚上焊吧,晚上我来搞!”白天他正常参加工作,晚上自己继续在盐碱地里焊接。

当地村里张大爷说:“人家工人到点都下班了,你咋一个人搁这儿干?”黄碧云回答说:“一个人干有一个人干的精神,当天的任务当天完。再过20天这4个站一投产就要增加20万吨产能的。”从那天起,连续一个礼拜晚上12点,张大爷家里都会给黄碧云送饭、送菜。黄碧云说:“我觉得看到建设现场一天一个样,还能得到老百姓的支持,虽然苦点累点,但是心里很高兴!”

入了党,举了手,

就要当一个忠诚的中国工人

1975年12月31日,黄碧云正式成为一名共产党员。提到为什么入党,黄碧云说:“解放以前家里很穷,当了石油工人之后工资从当兵的6块钱涨到13块钱。我翻来覆去地在床上数了一夜,从来没见过那么多钱。当时我就觉得跟着共产党真好。”

60年代他认真地跟着组织学习,他说:“那个时候告诉我们国家有困难,工人应该出什么力、应该想什么办法帮国家摆脱困难,以这个思想来武装我们,我确实受到了很大的教育和启发。”也正是这股思想的支撑,他熬过了一天只能吃六两粮,却要24小时待命的艰难时期。他说:“有思想武装的石油工人就是战无不胜的,你说几点走就几点走,你说几点来就几点来,你说怎么干就怎么干。”

在思想武装下,黄碧云也逐渐从为了13块钱兴奋得整夜睡不着觉的毛头小子成长为一名正直、有担当的共产党员。有一年,他遇到厂房着火,所有人都束手无策时,黄碧云站出来说:“我不管你是哪个单位的,现在就一句话‘救火’。党员往前站,团员排好队,把火扑灭为止。”他第一反应就是火势一旦蔓延到房顶,容易烧断高压线,造成整个港西地区停产。因为他快速的现场指挥,火势很快止住,没有造成过多的财产损失,领导要奖励他20元钱,黄碧云不肯要,他说:“你不要忘了,我入党举了手的。别的不敢说,承诺一个共产党员应该干什么,关键时刻应该办什么,我自己知道这个。”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 ···”黄碧云将这份承诺镌刻在脑海中,刻在心尖上,用行动诠释,用一生坚守。在孔店会战8寸管下沟时,由于吊管机脱钩,黄碧云的手指全被砸成骨折,他一声没吭戴着手套坚持在现场指挥了一天。等到晚上大家都睡觉后,手套里浸满的血已经干了,摘不下来,他就把手放到水盆里泡着。半夜醒了的工友看到一盆血吓了一跳,赶紧带他到医院检查。可是第二天,他看到会战缺人,没有理会医生的假条,用一只手和大家一起干活。他说:“我这一辈子在大庆苦了6年,到1966年12月26日调往这儿(大港油田)。来到大港也没做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只能说做一个平凡的石油工人,特别是1975年以后入了党,就想完成把这一生交给共产党的愿望。”

我是毛主席的工人,

就要活一天拼命大干一天

1976年9月9日这天,黄碧云在抢建注水站工程中,由于用力过猛,扭伤了胳膊,砸伤了脚,可他不管同志们怎么劝阻,仍坚持跟同志们一起大干。就在这天,“晴天霹雳响,震耳心裂碎”的噩耗传来:毛主席逝世了!整整一夜,黄碧云没有合眼,他躺在床上想啊想啊··· ···想自己该怎样悼念毛主席他老人家··· ···天刚蒙蒙亮,他一骨碌爬了起来,要上工地。全家人拦他,要他养好伤再去上班。他含着满眼热泪跟全家人说:“毛主席他老人家为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把心都操碎了,把我们子孙万代的事情都想的周周全全,他老人家战斗到生命最后一息,我们不该有多大劲儿使多大劲儿吗?”孩子拿过药膏贴在他扭伤的胳膊上,爱人见他脚肿得像馒头,平时穿得四十号鞋怎么也穿不进去,就找来一双四十二号鞋。黄碧云一瘸一拐地挪到工地,领导和医生、伙伴们都一再劝他回去休息。他说:“铁人骨头断了,拄着拐杖上井场,跳进泥浆池,用身子当搅拌机使,这都是我亲眼看见的。我这伤算个啥!”不管同志们每天怎样劝说,黄碧云天天照样到工地和同志们一起大干。

黄碧云不讲空话,多干实事,在生产的关键时刻,总有那么一股子挺身而出的忘我精神。在孔店会战中,他接下了孔店油田18口油井的28公里井口管线安装任务,每天步行四五十里,勘察地形,了解情况,确定施工方案。在了解现场情况过程中,他每天早出晚归,有时路远,回到驻地赶不上吃饭时间,就啃两个凉馒头或吃几口凉饭,又继续往现场跑。有一次,他一夜就焊了52道焊口。

思想并未离岗,我们仍然是石油战线上普通职工

1993年5月,因为老家遭遇变故,黄碧云选择了退休。回到四川老家后,很多人想借用“全国劳模”的名气,聘用他重新上岗,黄碧云一律拒绝。他很珍惜“劳模”这两个字。他说:“劳模不是自己的,是人民群众的,我得对得起这个称号。”于是,他回老家承包了几亩地,又回到了最初的农民生活中。他说:“我愿意回家种地,那个钱拿着踏实。”

除了种地,退休后黄碧云还做了许多事情。“5·12”汶川大地震,他的房子震坏了,有人说要帮劳模修房子,他不同意:“地震之后的事情还有很多,我可以自救,不要你们的一分钱。”黄碧云老人除了自救,还努力帮助别人。在学校震坏后,他为30多个学生提供免费早餐——2个鸡蛋、1个馒头、1碗稀饭。他说:“退休了,该发挥一点余热就发挥一点余热,能办点什么事就办点什么事,要为党和国家多尽点义务。”

说到做到是黄碧云一生遵守的行为准则,即使自己已是古稀之年,却依然经常到敬老院陪老人们说说话、聊聊天。他用自己“任何时候任何人都先要学会自救”的想法鼓励着每一个老人,也给他们传递新时代新思想,让老人们与时俱进。黄碧云说:“我虽然是人离岗了,思想却并未离岗,我仍然是石油战线上的普通一员。如果有需要,我随时可战!”

黄碧云凭借一股“轴”劲儿,坚守做人的底线,坚持做事的原则,他的“轴”是对初心的坚守,他的“轴”是对使命的执着。他说:“我是经过十多年奋斗才入了党,不是一个小时就入了党。”十多年思想武装,十多年工作磨砺,将他打磨成钢筋栋梁,也让他把为党奉献一生的承诺牢记于心、见诸于行,用热与光照亮他走过的每一寸土地。

(费苑萌  刘颖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