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江苏省人民医院 - 《江苏省人医》

聚焦“两会” 倾听“医声”

作者:○  宣传统战处    
2024-01-31     浏览(80)     (0)

江苏省人民医院的代表和委员在省人大和省政协会议上发言,建议加强医工结合,构建数字化慢病防治技术推广平台,推动慢病防治关键技术攻关,强化人才政策吸引力,建立标准化规范化基层医疗卫生工作者教培体系,并持续加大“一老一幼”健康服务供给。他们还建议建立和完善脊髓损伤流行病学调查和随访体系等措施来防治慢病。


1月22日、23日,江苏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江苏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在南京隆重开幕,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妇幼保健院)丁强教授、赵俊教授、殷咏梅教授、吴延虎教授、殷国勇教授、杨涛教授等6名代表、委员光荣参会,院长刘云教授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应邀列席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我院代表、委员结合关注领域,从着力提升全省医疗保障水平出发,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饱满的政治热情,共建睿智之言、凝聚奋进之力。

丁强

省人大代表,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妇幼保健院)党委书记,

南京医科大学党委副书记

建议加强医工结合,构建数字化慢病防治技术推广平台和三级诊疗机构健康管理联合体;从管理模式到临床科研创新,实现从“管人”到“管病”转变,推动慢病防治关键技术攻关;强化人才政策吸引力,建立全省标准化规范化基层医疗卫生工作者教培体系;充分运用基层社会网格化管理网络,根据区域人群特点提供精准服务。

赵俊

省政协委员,省政协教卫体委副主任,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妇幼保健院)原院长

建议建立老年健康服务供需适配机制;构建三期四级现代新型医护康养防健康服务保障体系;推动中医药与医养防治康融合发展;增强数智赋能老年健康服务创新;进一步做好政策保障和政策衔接。

殷咏梅

省政协常委,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妇幼保健院)副院长,民进中央委员,民进南京医科大学支部主委

用人单位办托是国际上普遍采用的托育服务模式之一,也是完善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增加服务供给非常重要的手段和方向。用人单位办托方便可及、经济实惠,可以有效解决职工入托贵、入托难的问题,职工上班安心放心,有利于缓解职工生育的后顾之忧,既是民之所需,更是国之大者。

吴延虎

省政协委员,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妇幼保健院)大外科主任,第四届江苏省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副会长,南医大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会长

建议持续加大“一老一幼”健康服务供给,扎实推动基层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以农村和社区为重点,坚持强基层、建机制、保基本的原则,通过医共体及孵化特色科室建设,针对群众需求加强全科、康复、护理等方面的人才培养和引进,组织城市医院和退休医师支援帮扶基层,让更多优秀医务人员在基层留得住、用得上,确保社会安定有序,群众安居乐业。

殷国勇

省政协委员,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妇幼保健院)骨科主任,九三学社江苏省委常委,九三学社南京医科大学委员会主委

建议建立和完善脊髓损伤流行病学调查和随访体系;建立并优化脊柱脊髓标准化救治流程;推动覆盖到基层医院的脊柱脊髓损伤病救治网络,完善配套医疗保障制度,加强基层医师的培训;做好脊柱脊髓损伤患者居家康复和健康管理等工作;加强基础研究,加快药物研发与创新成果转化。

杨涛

省政协委员,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妇幼保健院)内分泌科主任,民盟江苏省委常委,民盟南京医科大学委员会主委,民盟南医大一附院总支主委

慢性病属于病程长且通常情况下发展缓慢的疾病,具有患病人数多、医疗成本高、患病时间长以及服务需求大的特点,慢病可以早防早治,但高危人群和患者对慢病防治知识了解不足,缺少正规且制度化的慢病科普教育体系。建议落实慢病科普教育管理主体,同时落实慢病科普教育实施主体,确定慢病科普教育正规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