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度西南医科大学麻醉学专业研究生毕业答辩
在第二届四川省高校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中获得两银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麻醉科合影
《马上手术,吃点好的?——禁饮禁食麻醉知识科普》获特等奖
《翻滚吧,设备君!》获二等奖
01 抚今追昔几代人辛勤耕耘夯基础
“马上手术,要不要吃点好的呢?”病床上的小明又饿又渴。但麻醉医生告诉他,手术前要禁饮禁食;另一边,六种麻醉设备和一名麻醉医生在赛场上“争相比拼”,要评出谁是最厉害的。
这不是电影,这是2024年“中国麻醉周”系列活动首届“醉佑生命,舒心致远”麻醉科普大学生风采大赛现场。我校麻醉学系2支学生队伍在42支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用生动的科普讲解和真诚的人文关怀让“麻醉”变得有趣有温度。最终,我校科普作品在决赛中披荆斩棘,荣获特等奖和二等奖的好成绩。
每年三月最后一周是“中国麻醉周”。今年中国麻醉周的主题为“生命至重,大医精诚——深究病因讲麻醉,诚心实意帮患者”。西南医科大学麻醉学系与全国麻醉学界同频共振,通过医疗进社区、专业进校园系列活动,精进本地区麻醉医生技艺,提升学生认识麻醉、加强专业学习的热情,师生共同推动本地区高质量舒适化医疗服务发展,建设健康中国。
西南医科大学麻醉学人才培养起步于1992年,2001年建立麻醉学系,至今已为国家输送3000余名麻醉学人才,遍布全国32个省市区,专业建设成就突出,育人成果丰硕。在麻醉学专业的发展路上,留下了一代又一代前辈们辛勤耕耘的印记。西南医科大学于1992年率先在川渝地区高校中开始麻醉学人才培养,至今已有30余年办学历程。2001年,在学校党政领导的大力支持下,麻醉学系诞生,由学校现任党委书记廖斌教授任第一届系主任。在廖斌、唐显玲、王晓斌、周军等几任主任带领下,在唐承华、曾因明、闵龙秋、金德芳、刘进、杨天德等前辈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麻醉学专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从1996年开始招收临床医学(麻醉学方向)五年制本科生,到2005年获得麻醉学硕士学位授权点,2007年成为国家级特色建设专业,再到2022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多年来,麻醉学系以培养堪当新时代民族复兴大任“德医交融”的麻醉人才为目标,大力实施“专业综合改革”“课程师资建设”“医教协同育人”“立体化实践育人”四项举措,纵深推进人才培养工作,构建了特色鲜明、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育人体系。几代人的辛勤耕耘为麻醉学专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02 勠力同心以学科建设为核心提升竞争力
据麻醉学系前任党总支书记王晓斌教授回忆:“1991年,刚分到麻醉科工作时,科室条件比较艰苦,缺少设备,科室基础较为薄弱”。2008年,王晓斌到美国新泽西医学院麻醉学系作访学者,一年后,他带着国外先进理念回国,带领团队打造麻醉学科的科研平台,重点打造建立起麻醉学实验示范中心。在科室和院系内部,制定行之有效的科研激励政策。团队通过“外培内引”强化学习,引进专职科研博士,先后派出20余名临床教师赴美国、德国、日本、佛得角等国家和台湾地区留学研修,开展学术交流和技术合作。通过“平台、人才、政策”三项内核,对标学科建设打造核心竞争力,助推专业学科发展。
2012年,麻醉学系拿到第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6年建成校级麻醉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现了麻醉学研究室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突破。由院系“本土培养”的研究生留学归来,成为学科建设的新生力量。此后7年,麻醉学科连续获得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7年麻醉学成为四川省医学甲级重点建设学科。在2019年度中国医院科技量值排名47,连续6年获复旦大学西南区医院专科声誉排名榜提名。院系承担省部厅市级课题30余项,发表SCI论文70余篇。近年获四川省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和省级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在2021年1月发布的麻醉学专家国际论文学术影响力中,麻醉学系1名教师进入100强排名(69位)。在学校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引领下,附属医院麻醉科建成四川省麻醉专科医师培养基地、四川省麻醉学专业本科人才培训基地、四川省甲级重点学科、四川省临床重点专科,成为了四川省医学会麻醉学专委会候任主任委员单位。每年完成各类手术麻醉和各类诊治检查麻醉8万余台次,师生每年在区域基层医疗志愿服务时长超1.5万小时。科室成功实施了四川省首例联体婴儿分离及原位异体心脏移植手术的麻醉,迄今已实施了4例联体婴儿分离和多例原位异体心脏移植手术的麻醉。在科研方面,累计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项,四川省科技厅、教育厅、卫健委及泸州市科技局等市局级及以上项目30余项,总经费超500万元。
03 别创一格协同育人聚合力开新局
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快速发展,麻醉学科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基于国家加强麻醉学科建设,推动麻醉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需求,麻醉学系从专业综合改革、课程师资建设、医教协同育人、实践育人等方面发力,开创育人新局面。
一是对接国家需求大力推进专业综合改革,建成全方位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学校麻醉学专业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依据人才培养方案,结合专业特点,以“问题链导向”为原则,深入推进专业综合改革,逐步建成了完善的“本-硕-博”院校医学教育、“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继续医学教育”全方位、多层次的麻醉学人才培养体系,培养了一批实践技能优、岗位胜任力好、社会责任感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有效改善了川渝地区麻醉学专业人员队伍的学历层次结构、技术层次结构,为国家麻醉学事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二是追求卓越加强课程师资建设,为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坚实支撑。通过科研教学绩效对接、班导师制、教学创新大赛等,促进教师加强教育教学研究。院系教师主编及参编教材近20部。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建成四川省精品课程、四川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四川省一流本科课程多门,获省部级教学成果奖等多项。加强师资培养,获省级教学团队荣誉3项,获国家级教学比赛三等奖1项、省级教学比赛创新奖1项,多人获校级教学名师、金教鞭奖、优秀教师和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荣誉,多名教师获得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国之名医、天府名医、省突出贡献优秀专家等人才称号,优质的课程和教师队伍有效促进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三是整合资源大力实施医教协同育人,提升学生临床岗位胜任力。自2001年,麻醉学系坚持采用“系科合一”的办学模式,推进医教协同育人。院系有效整合医院和学校资源,建设临床教学培训示范基地、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等国家级实践教学平台,以及由15所直属和非直属附属医院、21所教学医院组成的优质临床教学基地群,并通过“五统一、六专项”管理机制加强实践教学基地一体化建设,通过跨省跨区域的“虚拟教研室”、附属医院远程中心等开展异域同步教学活动等,“盘活”优质医院资源,加强对学生培养。同时构建“六位一体”(时、平、评、训、赛、考)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有效保障了实践教学质量,大大提升了学生的临床技能水平。
四是价值引领强化实践育人,培养医学生人文素质和职业精神。院系坚持以价值引领强化灵魂塑造,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综合实践促进能力提升,结合院系特色,全方位开展实践育人。打造和实施“课外兴趣小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全过程实践教学体系。同时,全面实施“青春志愿行”医学生实践育人工程,创建“3+3+3”实践育人模式,借助“院系-社区”共建平台、“三下乡”社会实践平台、公益爱心组织平台,打造“hello小白”关爱白血病儿童、“邂逅国粹-扎染”项目、“Ibaby”围术期儿童关爱3个志愿品牌,不断健全长效激励机制、投入保障机制、政企共建机制3项保障机制,让师生在志愿服务中增长了才干,提升了个人价值观、服务理念及社会责任感。
近年来,麻醉学专业1000余名师生赴8个省市区县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专业实践活动,形成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20余项、互联网+挑战杯项目10余项、调研报告200余篇,实践活动被人民网等媒体报道30余次。“hello小白”“Ibaby”围术期儿童等志愿项目共获国奖1项、省奖6项,麻醉学系团总支获共青团全国高校活力团top100,“青春志愿行”医学生实践育人工程立项四川省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
04 薪火相传为国家培养高素质麻醉学人才
32年,西南医科大学麻醉学专业立足川渝,面向全国,坚持立德树人、特色发展,为国家输送麻醉学本科生约3000人、研究生约300人,为国家麻醉学事业发展作出了贡献。专业人才培养案例多次被人民网、学习强国、四川日报等媒体平台宣传报道。
学生实践能力优。毕业学生执业医师考试通过率连续10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平均高出14个百分点,稳居全国前列。学生就业稳定,升学率逐年上升,2021-2023年均超过50%,其中升至双一流学校占16%,多名学生通过优质实践教学基地就业或升学。近五年推免本科学生分别被北京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山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大学等知名高校录取攻读硕士研究生。
学生岗位胜任力好。学校2023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显示: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总体满意度为96.12%,认为毕业生知识能力结构适应岗位需求的比例为99.52%,对毕业生工作胜任程度的满意度为97.57%。大批学生毕业后成长为专业骨干。学生社会责任感强。涌现出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刘勇、新冠肺炎疫情全国青年突击队队员赖巍、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罗昕泠、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杨珏玺、张杰,四川省优秀共青团员吴玮杰、扎根西藏工作的朱丽娇、李艺、付越、牛少云等一批先进个人,第五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全国赛银奖获得者“hello小白”志愿服务团队等一批先进典型。师生为推动地方医疗事业、公益、教育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获得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05 展望未来薪火相传继续骑鲸追梦
从1984年外科麻醉组成立以来,西南医科大学麻醉人经历40年风雨,坚持学校立德树人、特色发展中心思路,几代人薪火相传,乘风破浪,立足川渝,面向全国,为国家输送麻醉学本科生约3000人、研究生约300人,遍布全国32个省市区,成为培养生命守护者的西部摇篮。新起点,迈步新征程。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学校全面实施“138”发展战略的重要之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冲刺之年。麻醉学系将持续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深入落实学校“138”发展战略,面向实际、深入实践、知行合一,培育医学人才“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推动人才培养内涵式高质量发展,乘着学校建设特色鲜明的西部高水平医科大学的东风,以更扎实的专业知识、更精湛的医疗技术、更崇高的教育理想汇聚新力量,为国家培养高素质麻醉学人才做出更大贡献,践行健康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