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鲁东大学 - 《鲁东大学校报》

凝聚协同育人合力 助力学生全面成才

作者:王海宁    
2024-04-11     浏览(55)     (0)

“家校社”协同育人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近年来,历史文化学院不断创新协同育人路径,围绕学生教育管理、学业管理和就业管理构建了家校社一体化工作体系,形成“家校社”协同育人模式,建立多元、立体、融通、互动的育人模式,不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强化教育引导,筑牢安全线

通过畅通常态化家校沟通平台,建立健全“一常规三务必”家校社沟通机制,确保“家校社”协同育人走深走实。一是建立常规信息沟通机制。即定期向家长推送学生动态,让家长了解学生在校实况;定期向学生推送、解读当前社会热点,广泛开展安全教育,让学生了解社会动态,树牢安全意识。通过家访、家长会等形式,让家长了解学校的教学理念,更好地拉近学校与家庭的距离,让家长成为学校教育的合作者、支持者,形成家校共育的整合优势。二是建立特殊节点沟通机制。落实考试前后、离校前后、返校前后等“特殊时间”“特殊情况”“特殊事件”三务必家校沟通机制,联合家长做好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明确管理责任,筑牢安全底线。

强化学业辅导,提升专业技能

依托校园开放日、新生家长见面会和毕业典礼等时间节点,丰富线上线下家校协同育人体系,实施“名师、名礼、名著、名赛”四维一体育人工程。

实施“高层次人才”育人工程。邀请山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鲁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俞祖华为新生开展入学教育、理论宣讲,相关理论研究成果在《光明网》《光明日报》《团结报》、学习强国等刊发。2023年,研究生累计发表学术论文79篇,获评山东省研究生创新成果奖1项,2名本科生参加山东省历史学本科生论坛获“优秀论文”。

实施“传统礼仪演绎”育人工程。组织师范类专业学生开展传统礼仪演绎活动,编排“成人礼”“拜师礼”,结合“高中生进校园”“百万大学生进社区”“中小学生暑期研学”等活动促进传统礼仪的传承和发展,成人礼进社区活动被学习强国、大众网等报道,获评山东省2023年度“百万大学生进社区”先进团支部1个。

实施“诵经典,读原文”育人工程。通过开展“经典诵读”“读原著”系列活动,带领学生读经典、学经典,促使文化素养和道德素养得到提升,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得到增强,更好地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先后创作好书推荐微视频3部、精品党课2部、主题团日视频10部,获山东省高校师生“阅读新时代·书香润校园”阅读活动好书推荐教师组一等奖1项、学生组二三等奖各1项,校级精品党课一二等奖各1项。

实施“以赛促学”育人工程。建立全方位课程培养体系,结合专业特色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积极构建“两课两习一比赛”培养机制,即专业课提升专业技能,公共课提升基本素养,教育教学实习提升实践能力,专业实习拓展史学素养。组织学生参加院、校、省、全国四级师范生技能大赛,获第三届统编历史教材“精彩一课”全国教学大赛一等奖1项,“田家炳杯”全日制教育硕士(历史)教学技能大赛获三等奖2项,山东省师范生从业技能大赛获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

强化就业指导,助力充分就业

通过整合当前就业形势、学生就业意向和未来职业规划,端正学生、家长就业观,明确未来就业方向,进行分类指导,多种举措提升学生培养质量,助推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在校社协同中强化思想认同。坚持挖掘专业特色,探索“党建+传统文化”新模式,构建“学校+社区”新生活。结合“百万大学生进社区”社会实践活动,先后组织200余名学生深入社区、博物馆、文化馆等基层岗位体验锻炼。组织学生党员以“史料分析+故事表达”的方式开展“党史宣讲进社区 红色精神永流传”主题活动,在“学、讲、思、践”中强化思想认同,相关活动被《齐鲁壹点》《大小新闻》《今日头条》等媒体报道,2023年获“双报到双服务”优秀单位。

在深入调研中端正就业观。坚持以学促干,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充分发挥“青鸟计划”和志愿服务活动优势,组织学生深入基层了解当前就业形势,端正就业态度。累计组织50余名学生参加青鸟计划,先后组建15支社会实践团队,深入省内外30余区县开展形式多样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活动事迹被《人民日报》《大众网》《今日头条》《海报新闻》等媒体宣传报道。

在勤于实践中提升竞争力。坚持以践促学,充分利用教育教学实习、专业实习提升师范生专业技能和史学素养,通过解读师范生技能大赛优势、招聘要求、未来发展等,引导学生勤于实践,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定期邀请同为一线教师的家长代表、教学名师、获奖学生开展线上线下交流研讨,传授实践经验。

在勇于创新中拓宽就业路径。坚持以访促就,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带领学生深入学校、企业了解用人单位实际情况,新增优质生源基地4个,实践基地1个,课程共建基地1个。坚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指引,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2023年获批山东省创新创业训练计划5项,立项省部级科研课题1项、校级创新创业孵化项目3项,2024年获批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32项。

未来,历史文化学院将进一步完善立体式、多层次、全覆盖的协同育人体系,为学生提供更优质、更全面的成长环境,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到实处、落到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