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武汉工程大学 - 《武汉工程大学报》

正信与邪教——观《周处除三害》有感

作者:□  外语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  王嘉玲    
2024-04-03     浏览(127)     (0)

文章介绍了影片《周处除三害》中陈桂林的邪教行为,邪教组织通过精神控制、操控人心、灌输漠视生命偏激邪说等手段危害社会,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远离邪教。


      近来《周处除三害》热映,大家在感受血腥暴力的同时,也体验了一把被“洗脑”的感觉。

      影片讲述了黑帮杀手陈桂林得知自己患上癌症后意图自首,却发现自己并不为人熟知,便想效仿古代“周处除三害”的故事杀掉另外两名通缉犯来让自己扬名立万。

      当得知自己身患“癌症”,又看到自己只排在通缉榜第三位时,他燃起一个念头:要在临死前干票大的,好让所有人都记住自己。“我不是怕死啊,我是怕死了都没人记得”。陈桂林在面对死亡的时候,萌发了存在焦虑,开始思考起人生价值的问题,这也促使他开始行动。但他的杀戮不是为了利益,也不是为了惩戒与报复(通缉榜的前两位他都不认识),只是出于一个亡命汉对自己价值的执念。

      所以在他解救了小美,激发了本性之中的善后,他稍稍确立了一点自我的价值。追杀林禄和未果(尊者告诉他此人已死)后,他在灵修中心感受到了一种灵魂上的“解脱”,他以为自己“皈依”后就可以重新做人了,但没想到是一个骗局。他最终在众人面前戳穿骗局并杀死尊者,但仍有执迷不悟者,他也因此血洗禅堂。

      在他受审判时,他认为自己是对不起社会,对不起人民的,他认为自己是该死的。所以在执行死刑时,他才真正得到解脱与救赎。

      影片中的邪教也多少反映了目前社会上的邪教现状。他们大都披着“灵修”的外衣,追求“觉醒” 与“解脱”,但又与真正的宗教理论相去甚远。

      那么他们会有哪些“包装”呢?

      首先,他们有一套自己的理论,并且虚构一个神祇。比如影片中尊者说“没有目的地活着不好吗”,且在大厅前方摆放自己的全身大像来树立个人崇拜。

       厦门大学心理咨询与教育中心主任赖丹凤教授在谈及某起邪教案件时表示,邓海鹏(邪教组织头目)对学员的精神控制分三步:一是通过长时间的授课和所谓的集中办公,将学员与正常生活切割开来;二是通过同样的服装、同样的口号、同样的理论等仪式化内容加强学员们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三是通过贬低学员羞辱学员来弱化学员的自我,与此同时稍给些甜头拉拢学员为其所用。在“一切一揉一压”之中,完成对他们的精神控制。其行为实在令人发指。

      其次,自称“救世主”,妄图操控人心。邪教组织对教主的“神化”无以复加,不是称“佛祖”转世,就是“耶稣”下凡,不是“宇宙主佛”,就是“上帝之子”“救世主”,这些邪教主宣称是“独一真神”,是 “宇宙主佛”,都具有超自然的神通法力,宣扬宇宙和人类都是他创造,他能降下灾难、祛病健身,能消灾避难、救赎世人,通过精心设计,披上自我包装的美丽外衣,让信徒对其产生极致崇拜的心理。在邪教主至高无上的绝对权力下,要求信徒必须无条件服从,达到一切生死听凭邪教主的目的。

       在影片中我们看到,陈桂林在加入时必须要承认“我是罪人”。这正是邪教操控人心的手段,邪教组织通过强加罪错思想,极力贬低信徒的自我认同感,不断摧毁信徒的自信心,进而实施精神控制。而邪教主被包装成“救星”,并不择手段编造出只有邪教主才能帮助信徒消罪降魔除邪灵的假象,让信徒心甘情愿,不顾一切为其效力。

      他们还灌输漠视生命偏激邪说,植入极端邪念。在影片中,“尊者”有句经典台词:“一场天灾,一场地震,死伤成千上万人,你恨过天吗?你恨过地吗?我们只不过多杀几个人,那又怎么样呢?”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彻底暴露出其冷血无情,隐藏着对生命的漠视,对人性的践踏。

      所谓的“为神献身”“护法”“圆满”等说辞,都是邪教组织漠视生命权利的“遮羞布”。就如“全能神”邪教组织极力教唆信徒“如果能为通行神旨意献身、为维护神作工献身才是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如此漠视生命,何其冷血无情。

      邪教会控制人们的思维,破坏人们的家庭,伤害人们的身心,甚至夺去人们的生命,危害人们赖以生存的社会。这是无数人用鲜血、用生命换来的劝诫。所以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用正确的思想武装自己,追求真理,远离邪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