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中铁二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 - 《华南铁道建筑报》

国有施工项目在民族地区推进企地共建的思考

作者:栾冰妮    
2024-04-16     浏览(169)     (0)

随着建筑市场的竞争加剧,企地共建工作在生产经营管理中显得愈发重要,已成为企业推进生产经营、实施区域滚动经营战略的重要载体之一。结合在民族地区施工项目的工作实践,笔者认为,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持工程做到哪,企地共建就做到哪,不断推进企地共建模式创新,才能在民族地区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新局面。

一、在民族地区推进企地共建的意义

(一)有利于贯彻落实好我国的方针

政策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和社会稳定,是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所在。国有施工企业推进企地共建,是落实西部大开发战略和贯彻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政策的有效形式,能更好地发挥企业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优势,推动企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形成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局面。

(二)有利于营造和谐的外部生产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以中华民族大团结促进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企地共建,有利于加强与少数民族的沟通交流,促进民族之间的理解与团结,从而最大限度协调各方关系,齐心协力构建企地利益共同体,为项目生产建设创造安全稳定的环境,保障工程项目顺利实施。

(三)有利于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工程项目是建筑企业创誉创效的源泉、品牌形象的窗口,也是支撑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石。企地深度融合不仅能为工程建设注入不竭动力,更有利于提升企业在当地的品牌美誉度和社会影响力,实现滚动发展的同时,推动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

二、民族地区企地共建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有建筑施工企业基层党组织在民族地区企地共建工作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对民族地区区情认识不足,企地共建工作还存在理解不够到位、主动开展工作的意识不强等问题;二是对企地共建工作还缺乏全面思考,没有融会贯通,结合生产经营中心工作的实际还有差距,未能形成企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局面;三是对企地共建的长效机制构建不够重视,在战略性、长远性方面的认识不足,存在“热一阵冷一阵”“有开头没结尾”的情况,企地融合深度不足。

三、国有建筑施工企业在民族地区开展企地共建的具体对策

建筑施工企业基层项目分散在全国各地,到远离企业驻地的民族区域开展业务,面临要素资源缺乏、党建活动载体不足、唱“独角戏”等问题,要创新工作思路和模式,积极探索项目与驻地单位开展党建联建、企地共建新举措。

(一)突出组织联建,搭建共建平台

一是完善组织架构。强化组织联建,主动对接当地党委(党支部),成立联建共建领导小组,将党建联建联席会议作为议事机构,推动优势互补、融合互促;整合党建资源,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引领作用,以党建联建、企地共建为抓手,主动对接与当地群团组织、社会团体,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不断巩固拓展当地“朋友圈”,动员各方力量参与企地共建活动中来。二是明确工作机制。结合实际制定联建方案,签订协议书,明确服务清单、各方责任、共建目标和内容,围绕“施工环境联合治理”等议题联学联议,民主商议部署联建重点工作,研究解决存在问题;建立成员单位轮值制度,由轮值单位主持开展组织生活和各种主题实践活动。三是强化党员作用发挥。在企地共建单位内大力开展党员“亮牌上岗”等活动,引导党员树立“能吃苦、比奉献、冲在前、敢担当”的履职意识,以身作则带动区内群众投身各项急难险重任务,实现关键环节有党员把着、困难区域有党员领着、关键时刻有党员顶着。

(二)强化理论联学,铸牢共同体意识

一是推进理论武装联学。坚持将学习教育工作作为企地联建共建的重要内容,结合民族地区实际,加强与项目业主、地方党政组织的沟通协调,在此基础上,联手从多层面、多渠道切实开展民族理论政策、文化知识等求同化异、互通共融的学习教育工作。二是抓实红色教育联学。要依托民族地区红色教育资源,组织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榜样典型教育和警示教育等,邀请当地老红军、劳动模范、道德模范等讲党课、话感受,重温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联建单位的党员干部在联学互动和交流启迪中,全面了解工程所在地的风土人情、发展现状,打牢理论根底,加强党性锻炼,提高政治觉悟,增强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三是打造团结教育高地。用好展板、微信、抖音等宣传阵地,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广泛传播展示当地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优秀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和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的先进事迹,通过讲好民族团结故事、传播民族好声音,吸引更多群众同少数民族共同参与和互动,营造团结互助、共同奋进的良好氛围。

(三)统筹资源联享,汇聚攻坚合力

企地深度融合,既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又要立足民族地区的独特需求,努力在体制机制、工作方式等方面寻求创新突破。一是推动资源共享。坚持充分发挥联建各方的优势资源作用,依托国有建筑施工企业在科技研发、吸纳农民工就业、拉动地方投资等方面的优势,进一步加强与有关科研院所、行业协会和地方政府的协同配合,突出“互补效应”,以联建促发展。二是推动阵地共建。通过建立“党建联建资源库”,定期邀请民族区域党员和村民代表参加“工地开放日”“我为工程献一言”等,以共同应对解决施工生产遇到的各类矛盾和问题;要按照“阵地共享、功能集聚、全员开放”原则,线下整合联建各方党员活动室、展览馆等活动场所及平台载体,线上设置党建联建书记微信群,统一推送相关政策精神、党务问答等信息,搭建起线上线下联动的党建联建阵地。

(四)主题活动联办,奏响发展主旋律

作为国有建筑施工企业基层党建的重要载体,党建主题活动在推进施工生产方面的作用不言而喻。一是积极融入地方。紧密结合地方党建要求和自身实际,大力实施“工程项目党旗红”“支部带头、党员攻关”“党建+”等工作品牌,与地方党组织联手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联谊会、“石榴籽杯”篮球赛、“56朵花”文艺汇演等各类党建活动。二是抓实主题活动。将联建单位整合成紧密型党建共同体,统筹推进施工生产、精神文明建设,注重借助地方党群系统优势,坚持在达成共识、协调一致的基础上制订党建主题活动方案、推动活动实施。如积极响应驻地党组织号召,组织开展“新时期看党员新风采”活动,参与“建功新时代”员工技能比赛,将共建工作效果充分利用到提升企业口碑、营造良好竞争氛围中去。三是社会责任共担。坚持将社会责任作为基层党建的重要任务,以展现央企担当、满足群众需求为导向,协同各方一起开展扶贫帮困、卫生健康科普等志愿工作,构建友爱互助、和谐发展的环境;在抗震救灾、防洪抢险等急难险重任务中,要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大爱精神,做到在危急时刻冲锋在前,筑牢与少数民族群众之间的深厚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