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中铁二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 - 《华南铁道建筑报》

初心不忘来时路,砥砺奋进新征途

作者:□通讯员闵佳鑫  周群能    
2024-04-16     浏览(164)     (0)

总有一种精神,牵引梦想不断成长;总有一种力量,锻造精品追求卓越;总有一群人,绘就蓝图寻求突破。

二十载光阴荏苒,四公司始终紧紧跟随集团公司步伐,奋发图强、锐意进取。

矢志不渝的筑梦

回望来时路,岁月如歌梦如初。

自1953年四公司前身柳州铁路局工程处成立以来,几经变革,四公司于2004年以中铁二十五局柳州公司的名义整体并入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至今已经走过70年风雨历程。

变的是组织机构,不变的是四公司人的实干和拼搏。加入集团公司后,四公司人继续以满腔热情投身于新的工作与挑战中。

凭借着丰富的工作经验和专业技能,该公司相继参与建设了胶新、达成、沾昆、黄织、田德、仁丽等一大批铁路干线工程和珠海、柳宜、桂梧、贵阳南环等高速公路,为国家的交通建设和地方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大地飞歌,春潮涌动。2011年,中铁二十五局柳州公司更名为中铁二十五局四公司;2018年,四公司与六公司合并重组为新四公司;2020年,四公司携手中国铁路南宁局集团投身国企改革大潮,探索成立混改公司。在集团公司的正确领导下,四公司锐意改革,坚持以经营承揽为龙头,以强管理、保安全、创效益、树品牌为重点,不断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立足属地、稳健经营,走出了一条以质量捍卫市场、以改革促发展之路。

70年风雨历程。四公司参与建设了50多条重点铁路线、40座铁路站房、500余座桥梁、100多项市政工程;先后荣获鲁班奖、国家级优质工程9项,省部级优质工程26项,省部级以上集体荣誉100余项;被评为“全国优秀施工企业”“全国铁路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国家‘十五’重点工程施工功勋单位”“广西企业100强”“广西优秀企业”等。

善作善成的建造师

国内首座铁路斜拉桥、国内首个海绵地铁车辆段、广西最大铁路编组站、广西首条高速公路、广西首个铁路三层立交桥群、广西最长铁路深水桥……四公司以稳健的步伐,参与到众多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工程建设之中。无论是高速公路的纵横交错,还是城市地铁的便捷通达,亦或是高铁的风驰电掣,都留下了四公司人辛勤耕耘的身影。

2019年9月30日,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上线。四公司承建的南宁铁路枢纽屯里桥群,在电影片尾亮相,这熟悉的画面让观影的四公司人热泪盈眶。

这条进出南宁东站的必经通道,8座3层大型桥梁纵横交错,是国内罕见的“三层八桥十线”铁路桥群枢纽,运行时多列动车组疾驰桥上,犹如巨龙群舞,场面壮观震撼。四公司建设者攻克行车干扰、上跨下穿、线路交叉等多项难题,交出100余次封锁施工无延点、两个月完成101个桥墩施工的圆满答卷,成功打通了广西高速铁路大动脉。

在南宁地铁3号线心圩车辆段施工中,四公司创新提出“海绵车辆段”建设方案。由此,中国首个地铁“海绵车辆段”诞生。历经1447个日夜,心圩车辆段于2019年6月正式投入运营。建成后的现代化动车库,与湖泊、绿草、凉亭、繁花,还有往来如织的列车相映成趣,展现出南宁绿城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这项精品工程获得中国土木工程协会轨道分会专家组“极具推广价值”的高度评价,并斩获广西最高工程质量奖和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

南广铁路项目首次尝试了桥梁转体,成功实施了广西首座转体桥——独屋特大桥转体施工;广西最大铁路枢纽编组站——柳州南编组站项目提升大型铁路编组站施工能力;亭洪路项目将集团转体桥施工能力提升到了新高度;滇中引水项目精益求精,高质量完成建设任务,获评“全国工人先锋号”……

整装待发的探索者

永远不满足于现状,总是在寻找改进和突破的机会,勇立改革潮头的人被称为“探索者”。

四公司就是这样一支不断追求卓越,永不止步的“探索者”队伍。市场、团队、模式创新,四公司人深知,在快速变化的时代大潮中,只有不断挑战自我、勇于突破,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探索者需要开拓更能匹配发展规模的市场。在属地经营上,四公司探索“双属地”新模式,通过“四公司+北部湾公司+南宁工程公司”三驾马车,在南宁、柳州市推进属地经营向纵深发展,持续扩大市场份额。在核心区域市场,四公司紧盯湖北、海南、云南、贵州、四川等战略省份,武汉、天津、昆明、成都等战略城市,长期规模化滚动发展。

探索者需要搭建更能适应激烈竞争的团队。从项目经理、项目书记、项目总工程师等岗位公开竞聘上岗到项目总工程师管培生公开遴选,为四公司开辟了一条关键岗位人才和青年人才全新的晋升之路。这也为企业打造人才“蓄水池”,激发发展活力,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保障。

探索者需要找到更能适应市场挑战的模式。从开辟第一块集群化管理“试验田”开始,四公司项目管理群探索实践已经进入更深的层次,目前已经组建涵盖市政、房建、高速公路、涉铁市场的4个项目管理群团队。项目管理群为推动公司项目走向集约化管理、实现资源高效配置、化解生产要素短缺矛盾,迈出了坚实有力的步伐。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伴随着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蓬勃发展,四公司宛如一位踏着历史长河走来的奋斗者,不仅深深烙印着往昔的成就,更满怀信心地担当起构筑未来美好蓝图的希望与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