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祥,邀请叶颂蕃、李辉堂、邓伯昭、黎永锦、蔡寄云等人,在上海文监师路(又名蓬路,今塘沽路)陈复祥家中聚会,经讨论,决议创办上海神州邮票研究会,并推举“研集最久”的京兆(北京)画家张棣村为上海神州邮票研究会会长,叶颂蕃为副会长兼中文书记,张承惠为英文书记,李辉堂为审核员,陈复祥为交换部主任,邓伯昭(广东籍)、蔡寄云(上海籍)、黎永锦(浙江上虞籍)、陈思明(江苏武进籍)、许锡臣(浙江乍浦籍)、朱詠清(浙江上虞籍)等6人为评议员。以上11人为神州会首批职员,其合影刊于该会会刊上。
1927年题名中华邮票会(85号),1929年底出会,遂告别邮坛。
李纪润:又名李镜海,江苏武进籍,1890年生于上海。邮商。1909年任职正太铁路。13年后调至陇海铁路,两年后升职稽核科科长;1928年在东交民巷西口瑞金大楼内开设华北邮票社,是当时北京较具规模的邮票公司。1936年任中共邮商公会石家庄区委员;1939年后转道安南抵沪,恢复华北邮票社营业,主营“华北六省大小字”邮票。
新光(739号)、甲戌(705号永久)邮票会会员。初期中西邮并集;一战后专集国邮,其华北六区四方连精品曾参加1943年上海俄侨邮展。
《海上邮人小志》(二十一)立传。
钱化佛(1884-1964):原名苏汉,字玉斋,江苏武进人。画家、收藏家、早年留学日本,参加同盟会。宣统二年(1910),自日本回国,留沪习英文,后在天津路创办补救社,外面看为一民办教育机关,实质多有全国革命志士入社为会员。1911年秋,武汉爆发辛亥革命,淞沪响应,钱君即奋力参于起事,参加商团义勇队,并任沪军先锋队第三中队司务长,出生入死;曾受到孙中山接见。民国成立,南北议和,许多同盟会员都成了民国大官,然钱君却急流勇退,避谢一切官职解甲返沪,步入剧坛、影幕并组织新剧社,创办昆仑影片公司,力谋改进社会教育。一生中另一成就便是绘画,是时钱君开始用化佛之名,专绘佛像,先后从师吴昌硕、郑瑶笙等学画,与徐悲鸿、刘海粟等为友,擅画人物,尤以佛像为著亦取“万佛楼”为其室名。民国期间多次举办专题画展,名扬海内外。建国后被聘为上海文史研究馆馆员,与郑逸梅合著《三十年来之上海》。
除精通戏剧、善绘佛像,钱化佛还有收藏癖,堪称“民间收藏大师”、“海派收藏创始人”等。收藏范围包含报纸、书画扇、邮花(邮票)、火花、香烟盒、古钱、手卷等等。他是收藏火花方面的全国第一人。从少积多,日久汇集大观,“人弃我取”,是钱化佛收藏的宗旨。1939年12月钱化佛题名新光邮票会(1333号)会员。
上海黄祥辉先生在《时报》上查明:苏南各地邮商在《时报》上刊登广告最早、最多的是常州邮商,以此足见常州“集邮”活动广泛。由于邮商广告大多是店名,其店主姓名和资料不详,故而不一一列举。
这些店主经营邮票买卖,起到“调剂余缺”的功能;并且他们藏品和集邮知识均为丰富,对常州地区集邮普及、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作者为常州资深集邮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