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山东大学 - 《山东大学报》

Sora对新闻媒体行业的影响

作者:倪万 苗丽丹    
2024-03-27     浏览(502)     (0)

 



  “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人工智能+”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强调人工智能与行业、场景的融合,这必将对新闻媒体行业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
  北京时间2024年2月16日凌晨,OpenAI正式对外发布人工智能文生视频大模型Sora。Sora可以根据文字描述创建长达60秒的视频,并且能够创建包含多个角色、特定运动方式、准确细致主题及背景的复杂场景。而在此之后,AI语音克隆初创公司ElevenLabs又为Sora的演示视频生成了AI配音,与视频内容完美融合。可以说,人工智能在拥有类人的文字创作能力之后,拓展进入了视听领域。从目前的应用状况和未来前景来看,这一技术的进步对新闻媒体行业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新闻内容生产:“决定性瞬间”成为生成新闻视频的关键

  以Sora为代表的文生视频大模型,使得高质视频的制作成本降低,创作速度大大提升,未来若得到广泛应用,AI视频的生成量可能会出现指数级上升,推动视听传播生态链的扩展延伸。Sora无需任何额外的技术设备,仅以文字即可创作视频,产生虚实结合的新媒体形态。其使用的便捷性和易操作性,可实现社会公众的高触达和深参与,有望成为未来主要的内容创作和消费方式,全方位实现媒体内容的立体化与场景化传播。特别是视频生产不会再局限于是否在场与是否存在设备记录,即可将任何时刻与事实进行快速的视觉化再现,呈现为虚拟与现实的结合。
  而智能创作视频应用于新闻内容生产中,其价值取决于相关影像视频中是否精准捕捉并呈现了有事实基础的决定性瞬间。“决定性瞬间”一词最早由摄影家亨利·布勒松提出,昭示一种观点,即“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其决定性时刻”,这一时刻最能反映出事物的某种内在本质。“决定性瞬间”决定了新闻议题和焦点,确证其准确性成为把握新闻视频智能生产的关键。也就是说,在虚实结合的智能生产中,不能纠结视频制作方式及过程的真假,而是要关注新闻内容的事实本质及其是否精准呈现。

  二、新闻生产主体:持续泛化过程中“思想成为第一生产力”

  长期以来影像的创作与传播由广播电台、电视台、网络视听平台等专业媒体垄断,且影像在完成后还要经过严格的编排审核,其传播带有浓厚的精英主义色彩。数字技术的革新,破除了既有的生产壁垒,提供了普适化的全新生产方式,社会公众不需要太专业的设备和技术训练,即可以进行随时随地的记录拍摄。以抖音、快手等为代表的新型媒体平台亦通过提供一键式拍摄与“傻瓜式”流程化操作,创造了广阔的大众生产空间。
  Sora的出现更是带来了去设备、无技术的生产方式,将内容创作门槛进一步降低,内容生产权利进一步下放。生产主体在持续泛化的同时,非专业用户的专业性在不断提升。“思想成为第一生产力”,人人都有机会成为专业生产者。UGC+AIGC甚至成为超越PGC的存在。

  三、新闻从业人员:事实核查、提示学习、技术叙事的专业能力亟需提升

  新闻从业人员需要更新自己的职业认知,培养自己的“通用人工智能素养”,重新定义专业媒体的专业性,提升事实核查、提示学习、技术叙事等能力。
  (一)事实核查能力

  采写编播等专业技能的智能化,并不代表新闻专业生产者将会被替代,而是进行核心能力的转换与职能的重新定位。Sora等生成式人工智能使虚假新闻制作变得更为容易,新闻专业人员更需要承担起“核实者”的角色来维持自身专业媒体的公信力,保证自己不受误导,更不对社会做出误导。
  (二)提示学习能力

  Sora的底层逻辑是依靠Diffusion和Transformers模型的扩散经验和自注意力机制来进行看似合理的创作。而用好Sora,则需要提示学习能力的提升。提示学习最早是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提出的赋予语言模型直接对原始文本建模的能力。在人机协作中人类生产者的提示学习,包括语言提示和视觉提示。语言提示指文本编码器以可学习的语言上下文为基础进行的训练,视觉提示是根据构建的图像提示输入使大型模型自适应下游任务。可以说,优质的提示信息决定了输出内容的高质量。同时,在人机共生时代,这种学习是双向的,AIGC技术将人类语言注入生成模型,而人也在学习AI的运作方式。
  (三)技术叙事能力

  专业生产者需要依靠个人的从业经验与技术使用经验提高AI生成结果的质量,以完成良好的叙事。智能系统良好的性能只是工具本身的属性,讲好故事还是需要使用者有着优秀的借助技术进行叙事的能力。尤其是对于文化多元的中国来说,更需要人与AI的不断磨合,提高智能技术工具对中国要素的理解,以达成AI技术与中国故事的协同叙事,更好讲述中国故事。

  四、新闻生产流程:在智能多模态生产系统中建构跨界与共创关系

  Sora的出现意味着AIGC已经开启了从文字到图片再到视频的多模态构建进程。对于新闻生产流程而言,为了在新兴技术的加持下实现更为高效的新闻创作,应该建立起不同模态之间的映射关系,把这些生成式技术集成在一个智能(智慧)生产系统中,以更好地实现“一次采集、一次输入、多种生成、多元传播”。
  同时这也为新闻生产的跨界合作提供了共创平台。新闻生产本就是一个涉及多领域的跨界合作过程。以往信息的采集、整合与新闻的创制活动主要由媒体从业者进行,但Sora出现后形成的多模态生产模式,将持续降低专业新闻生产的准入门槛,打破非媒体从业者的创作壁垒。同时强大的资料库为新闻创作者补充了专业知识上的不足和社会信息的获取渠道,新闻生产的多元化主体共处于同一个空间,他们之间的关系由信息流通转变为共创关系,共同完成专业化内容生产的跨界协作。
  从技术视角来看,目前Sora依然是以经验统计为基础,本质上仍然是一种概率计算,尚没有解决推理关系。其所谓对物理规律的掌握,也是大量经验学习后创作直觉的输出结果。且这类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暂时还未进入生产实践阶段,其在行业应用中的影响也只是一些基于技术发展进程的理想预测和可能性评估。有学者表示,这只不过是另一个“古登堡时刻”,但我们可以清晰地展望,这一轮变革将更加全面地建构未来社会,重构世界格局,塑造人类文明的新图景。
  (倪万,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主持行政工作);苗丽丹,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