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 - 《医路》

人类与流感病毒的
百年战疫史

2023-10-01     浏览(19)     (0)


为西班牙流感,因为西班牙有800万人患流感(包括西班牙国王),最早报告本病流行。此次流行的第一波发生于1918年春季,只是小规模流行;第二波发生于1918年秋季,是死亡率最高的一波;第三波发生于1919年冬季至1920年春季,死亡率介于第一波和第二波之间。流行范围之广,从阿拉斯加的爱斯基摩部落到太平洋中央的萨摩亚岛,无一幸免;许多爱斯基摩部落一村一村地死绝,萨摩亚死亡率也高达25%。

1918年后40年,世界范围内未发生流感大流行。直至1957年初香港爆发了流感疫情,实验室诊断为H2N2亚型。该病毒为禽源流感病毒HA,NA、PB2片段与当时流行的H1N1病毒重组而成。该型病毒在1957年春季传播至日本,随后蔓延至其他国家,到10月份达到流行顶峰。

1968—1969年H2N2在欧洲呈中度流行。患者的症状与1957年H2N2类似,大部分患者症状温和,死亡人数相当于1957年大流行的一半左右。本次流行后,H3N2病毒取代H2N2成为人群的季节性流感型。1976年和1977年,不少地区和国家出现了H1N1重现事件。比如1977年西伯利亚地区出现了HlNl病例,被称为“俄罗斯流感”。

2009年甲型H1N1大流行出乎人们的意料,因为自1977年起季节性H1N1就在人群中持续流行,被认为存在针对HlNl的预存抗体,未曾预料到会出现相同亚型(H1N1)流感造成全球大流行。首先在墨西哥出现病例,病毒是一种猪源重配病毒,由北美三源重配猪流感病毒和欧亚类禽猪流感病毒重配而成,在5周内传播至全球。流行初期在墨西哥患者住院率为6.5%,住院患者中死亡率为41%。世界卫生组织于2009年4月25日将流感大流行级别提升至第5级,于6月11日提升至最高的第6级。

一直以来,由于人流感和禽流感受体的差异性,禽流感被认为无法传播到人。直至1997年,此结论被打破,该年有18人感染高致病性(HPAI)H5Nl禽流感,导致6人死亡。该病毒被确认是通过禽传播至人,由此认识到禽流感也是流感大流行的一个重要来源。

2003年是呼吸道传染病的多事之年,我国“非典”流行刚平息,越南和泰国又发生H5Nl感染,当地死亡率高达80%,患者主要表现是急性呼吸窘迫(ARDS)和强烈的细胞因子风暴。此次流行依然是通过与活禽接触而感染,病毒未获得持续的人传人能力。

2013年,我国东南地区爆发H7N9禽流感疫情,病例数目持续升高。该病毒发生了多个哺乳动物适应位点的突变,具备了双受体结合特性,可同时结合人和禽的受体。病毒经过2013—2016年4个较平稳的爆发流行后,2017年的第5波流行病例数显著增加,引起对该型流感大流行的忧虑。

流感的百年历史中,科学家们不断地努力去揭开其中的奥秘,虽然每一步都困难重重,但正是在一次次的斗争中,医学逐渐发达,公共卫生防御体系也日臻严密和成熟。与此同时,流感病毒也在演变升级,每次流感大流行的出现都是一次全新的挑战。只有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不断提升应对能力,才能从容应对随时可能到来的威胁。

 

(责任编辑:徐 静)

(编辑:曾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