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滨州医学院 - 《滨州医学院报》

编织梦想

2024-03-14     浏览(59)     (0)

太阳慢慢从南边挪到西边,小轿车“吭哧吭哧”走在崎岖的山路上,云云百无聊赖地盯着外边的太阳,久了眼睛酸涩,她低下头,心里更烦了。

学校里组织“三八”妇女节采访,她自告奋勇报了名,以为是采访女科学家、女研究人员,谁知道一大早收拾东西上了车,晃晃悠悠进了山。

“别急,就快到了。”坐在旁边的学姐说,她已经是第三次来了,每年都坚持来这深山野林,云云打心底里佩服她。

车子颤颤悠悠停了下来,云云下了车,车停在几间简陋的村舍前,房前站着五六十岁的一对夫妇,那是李老师和她的丈夫。

云云下了车,跟在同行的老师后面走了上去,“李老师!”学姐亲昵地上前拥住了站着的妇女。

她们此次前来就是慰问这位坚守乡村近四十年的支教老师。

“别站在外面了,快进来喝点茶。”李老师乐呵呵地招呼着云云。

三十多年前年轻时髦的女孩从大学毕业后,来到这个小山村支教,起初,她受不了这儿的贫瘠与偏僻,只想着支教结束就离开。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她有了更大的理想——扎根乡村,让更多的孩子走出大山。

几人落了座,云云的老师和李老师聊了起来。

李老师完完全全不像她想象的那样被支教的苦日子磨平了精气神,相反的,她说起话来很有活力,整个人带着一种蓬勃的生命力。

“其实也没吃很多苦,这儿的乡亲们人穷志不穷,对我这个外来的老师一顶一的好,谁家起了灶,都专程叫我去吃,就在饥荒的年代,也没短了我吃穿用度。”李老师回忆起当年也只是寥寥数语,很是风轻云淡。

“今年呀,我们也有十八个孩子走出了这里,其中有六个女孩子,”她笑着,眼里充满了骄傲,“留在这儿的原因呀、我的理想啊早都谈烂了,现在就是想安安稳稳地教好孩子们,”末了又补上一句,“我只是在编织年少的梦。”

同为师范生,云云有些不敢看李老师的笑脸,选择了教书育人的职业,就应该肩负起这份责任,可是自己呢?只是想有一份安稳的工作,求一个福利待遇好的岗位。

回去的路也是一样的崎岖不平,这里去一次镇上要驱车两小时,没有娱乐、生活不便,有多少美丽的年华都因了一腔热血奔走在山路上。

天色已经渐渐昏黑,云云没再睡觉,她的思绪反而变得更加清晰,她在编织属于自己的梦。

第二临床医学院 张涵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