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日,全国两会在北京胜利召开,学校干部师生积极关注两会动态,热议两会话题,学习两会精神。
校党委书记黄思光表示,作为双一流农业高校,我们要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中发挥科教优势和优良传统,持续担当作为,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任,瞄准农业卡脖子难题,践行好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始终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同时要持续深化教育科技人才综合改革,走内涵式高质量发展之路,为旱区农业不断提供科技和人才支撑,在推进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农业大学的新征程上跑出加速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持续贡献西农智慧和力量。
农学院教授、国家玉米改良中心陕西杨凌分中心主任薛吉全表示,这次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了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重要性。作为一名玉米科技工作者,要牢牢掌握良种研发“核心科技”,确保“中国粮”用“中国种”,在玉米种源创新、核心关键技术研发和重大自主品种培育等方面持续攻关,通过良种良法良机良制(策)的有效结合,为保证粮食安全生产提供科技支撑。
我校党外人士也热议全国两会胜利召开。致公党成员、林学院副院长黄建认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政治协商体现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民主的实现,有力促进科学民主依法决策,广泛凝聚共同奋斗的智慧和力量。作为高校科技工作者,我们将始终围绕“科教兴国”,做好教书育人本职工作,切实做好“双一流”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
学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海外传播研究中心主任、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高小升表示,全国两会是国际社会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是中国与世界信息交流的重要纽带。这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海外传播研究提供了多项意义重大的研究课题。接下来将紧紧把握难得机遇,为推动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学理化贡献力量。
人文社会发展学院公共管理系主任何得桂教授表示,作为涉农高校的哲学社会科学教师,要积极主动学习领会政府工作报告精神,奋力追赶超越。要带领团队师生深入基层一线更好地掌握国情,从乡村振兴和社会发展的生动实践中提炼具有解释力的学术概念,贡献“西农智慧”。同时要认真聚焦城镇化发展与农村综合改革领域并积极建言献策,力争对国家重要公共政策产生更多的实质性影响,为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作出应有贡献。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校研究生会执行主席及祥表示,作为一名农林学子,一定会练好自身专业本领,在祖国需要的地方发挥所学所长,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园林学院2021级本科生、校学生会执行主席朱家玄表示,作为一名团学骨干,将以只争朝夕的青年朝气和和胸怀社稷的质朴情怀回馈社会期待。
资环学院本科生辅导员吴怡洁表示,在未来的工作中,将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努力做到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真心爱才、倾心育才,强化学生“三农”认知,涵养学生“三农”情怀,激发学生“三农”担当,努力为创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农业大学、为“三农”事业发展、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力量。
(钟 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