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镜头认识上海理工大学,我们了解了这所学校一路走来的辉煌成就”“古老的建筑历经百年仍然非常好看且还在使用,这在寸土寸金的上海,简直就是一片世外桃源”……最近,网络人气博主“Fu大爷”发布了两条名为“Shanghai Citywalk沪江大学”的短视频,很快就在多个新媒体平台收获了30多万的点击量以及2万多次的转发量。视频里,一群上海本地优秀历史建筑的爱好者们以Citywalk的新潮方式走进上理工,感受这所百年名校的历史文化宝藏。
当时还在家里收拾行李准备开学的岑欣颐同学也关注到了这条视频,作为大一新生,她还到网上仔细查找相关历史资料,颇为感慨:“早在翻看新生入学手册时,我的脑海中就已浮现出清水红砖的小洋楼和曲径通幽的林间步道,看到这个视频,关于上理工的一切更立体具象了起来,期待在这样一所有着丰厚历史底蕴的学校开启大学生活。”
“宝藏路线”打开学校历史文化另一面
从沪江大学密式校门到1915年建造的思裴堂,从1921年落成的格致堂到1935年建成的音乐堂……沿着师生熟悉的“宝藏路线”,一幢幢建筑打开了学校历史文化的另一面,它们见证了上理工百十余年的辉煌,积淀形成独有的文化底蕴。
《走近上海高校老建筑》编著、老建筑保护专家娄承浩先生专业地介绍着:“2019年包括刘湛恩烈士故居在内的沪江大学近代建筑群入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些建筑不仅发挥着现实的使用功能,还成为大学精神的载体,一种‘独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的精神延续。在我看来,上理这片历史建筑群在上海高校圈里是独一无二的,是上海城市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非常高的研究价值。”
除了娄承浩等建筑专家,此次Citywalk一行人中还有来自沪上各高校的退休教师和校友后代。“我在上理工工作了26年,对学校优秀历史建筑有着深厚的情感,这次我们特别申请入校,想以另一种视角来看曾经熟悉的风景,更加感受到学校有太多独特的历史文化值得被展示、被认识。”原校友处处长潘淑平谈道。
在“老故事”中读懂漫步的真正价值
漫步校园中,老建筑背后的故事展示了校园历史文化的另一面:李公朴、吴经熊、邓家栋、冯亦代、徐次达……一串串享誉中外的闪耀名字与这些百年建筑绘就了上海理工大学的校园之形,绵延了百年沪江精神。赵寿先烈士后人施女士在参观后表示:“上理工师生们一直守护着这些意义非凡的老建筑,代代传承着血脉里宝贵的红色基因,我非常感动,我也在这些老故事中读懂了真正的大学精神。”
时光荏苒,这些历史建筑既承托着过去又链接着未来。当了解到学校部分历史建筑被打造成沪江国际文化园时,2023级新生李语晨表示非常期待:“看到这些老建筑有了新功能,我觉得学校既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又有现代化的创新活力,我们会在这里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开启一段充满希望的大学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