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始终围绕“建设中国最好的交通类职业技术学院”的目标,着力推进人才培养,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特别是学院始终高度重视实训教学环节,一大批高价值、全真教学设施已成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士木实训中心交通土建综合实训中心始建于2010年,占地面积约12000平方米,是全国同类院校中建设最早、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道路桥梁相关专业综合实训场。实训场按照使用功能可分为九个区域:路基、路面现场实训区;桥涵现场实训区;智慧检测实训区;桩基现场检测实训区;隧道工程实训区;养护工程实训区;测量工程实训区;市政工程区;施工工程机械区。综合实训场完全依照国家及相关行业的规范、规程及标准进行设计和建设。可以满足道桥专业群学生在工程认识、现场识图、课间实训、专周实训、生产实训等不同阶段;在路基路面施工检测、隧道施工检测、桥涵施工检测、市政工程施工等不同专业方面的教学要求,同时实现对企业在岗人员和社会人员技能培训、技能鉴定、科普等社会服务,是国家“1+X”证书制度首批试点单位、公路水运建设领域施工现场专业人员培训基地。
“鱼凫”号实训船总长50米,宽14米,高20米,2015年,在交通部、四川省交通厅等主管部门的支持下,建成西部船员实船综合训练基地(命名“鱼凫”),鱼凫号实训船既满足国际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和201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海船船员适任考试与发证规则》简称“11规则”的需要,又可实现海员对现代商用船舶货轮和油轮构造、各舱室功能及船上主要设备有较直观的认识,便于熟悉船舶有关设备的操作训练,并获得多项实用新型发明专利。
轨道车辆技术综合实训基地是“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轨道车辆技术赛项中国集训基地”、“交通部科普基地城轨科普站”以及“成都市技能竞赛集训基地”,基地设备总值近3000万元,能够满足世界技能大赛轨道车辆技术项目集训、行业技术培训、专业教学实训等。依托该基地,近三年来学生累计获中国职业技能大赛轨道车辆技术银牌、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等国省级竞赛奖励58项,近两届学生获全国技术能手、成都工匠、优秀团员等市厅级及以上荣誉42人次。
川藏公路博物馆位于学院内,是四川建成的首个以川藏公路为主题的博物馆,全景展示川藏公路艰苦卓绝的建设过程,弘扬“两路”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展示交通风采、凝聚发展力量。
智能建造实训中心依照沿江高速公路、成绵高速公路扩容改造项目的智慧梁场建设标准进行教学转化,旨在培育学生从传统建造转向智能建造所需的技术技能。中心能实现物联网、智能终端、智能机器人、数字孪生等先进技术与传统预应力梁生产相结合,能完成从钢筋、水泥等原材料到预应力梁成品智能建造的全过程。道桥系学生可开展钢筋智能加工和安装、预应力智能张拉、梁体智能成型等梁体生产全过程实训,还能开展梁体成品质量检测、梁体静载试验等实训和科研训练;机电系学生可利用以钢筋安装机器人为代表的梁体智能建造生产线设备开展道桥智能建造设备实训;信息系学生可利用梁体智能建造物联网设施开展数字化管理实训。此外,还可用于施工单位开展智慧梁场工程人员培训,也可用于教师开展相关科研。
“奋进号”盾构机,原值3100万元,于2009年5月投入使用,刀盘开挖直径6340毫米,长66.88米,重180吨,主要由刀盘、前盾、中盾、尾盾、连接桥和5节台车组成,额定扭矩151kNm,最大推力38500kN,装机功率2000KW。该盾构机在苏州地铁一号线、二号线、三号线、四号线工程施工累计掘进里程7892.48米,曾穿过切断7根直径1米及1.2米的钢筋混凝土钻孔灌注桩,创造国内首次使用软土盾构机破除钻孔灌注桩群的施工记录,各项目获得了江苏省建筑施工文明工地、詹天佑奖、国家优质工程、江苏省优质工程奖“扬子杯”等多个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