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中央财经大学 - 《中央财经大学校报》

最接近天堂的地方

2024-02-23     浏览(98)     (0)

文章介绍了作者进藏区后感受到的神秘感和神圣感,以及藏族佛教的信仰理念和特点。作者认为藏族佛教的博爱、忏悔和慈悲理念契合了大多数人的心理诉求,为世俗的人们提供了一种心灵的慰藉。同时,作者也认为精神信仰应该是人类最为正位的信仰,是对生命价值的终极肯定。


进藏区,总让我有种神圣的感觉,不知道是受藏族文化的影响,还是仅仅因为香格里拉。香格里拉一直被誉为“离天堂最近的地方”,听本地人说,这四个字在藏语里是“心中的日月”的意思。

别克宗古城有一个巨大的转经筒,我攀上去看了看。寺院坐落在半山,香火飘渺环绕,藏传佛教信仰者身着枣红色衣袍,让青烟伴着他们的祈愿一起抵达神明。一串串五彩的经幡,带着福运昌隆、消灾灭殃的美好愿望在风中飘扬。

虔诚的朝圣者三步一跪拜,三两成群的僧人走在路上。朝圣者磕下一个又一个头,额头和鼻头沾上香灰,那是他们的信仰。跟在他们身后走进寺院,殿堂内排排佛像庄严肃穆,压得你喘不过气;高僧在殿内诵经,一阵阵低沉的人声在殿堂内回荡,一张张脸上绽放着自在飞扬的神采,一枚枚转动的佛珠透视着他们虔诚而热烈的内心。

会普通话的阿姐告诉我们,藏族是一个不懂得后悔的民族,他们的生存理念是利乐万物众生。藏族信徒的信仰目的首先是利他,而不是利己;藏族僧尼的追求不是个人短暂的解脱或欢愉,而是整个人类的永恒安乐。藏族佛教以大慈悲心为方便法门,每次祈祷,都是以“万物众生所有动物解脱苦难”开头。信仰太过炙热,突然被祝福包裹的我惶恐不已,急忙离开这神圣的大殿。

刚出门便与朝圣者相遇。他的脸上起了皮,红晕圈在双颊,嘴唇干枯不已。风太快了,在我们的脸上留下累累伤痕。风是这里的常客,它冲过一切,不眠不休,流动的空气刮过树干,刮过牛羊,再刮过我们的衣角,一刻不停歇地冲向远方,冲向世界开裂的口。在这里,万物都是有裂缝的。

我想,如果信仰有声音,那这里将震耳欲聋。朝圣者除了自己,几乎一无所有,但他们的精神世界却十分富有,也许就像电影《冈仁波齐》的幕后花絮里所说:“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生活方式是完全正确的。神山圣湖并不是重点,接受平凡的自我,但不放弃理想和信仰,热爱生活,我们都在路上。”宗教信仰并不可怕,而且值得尊重。这个世界上有大量逻辑自洽却相互矛盾的信仰,信仰内逻辑自洽,信仰外相互矛盾。

我不信仰藏族佛教,但是它能广为流传、生生不息,我想便在于它的博爱、忏悔和慈悲理念契合了大多数人的心理诉求,为世俗的人们提供了一种心灵的慰藉。精神信仰或许应该是人类最为正位的信仰,是对生命价值的终极肯定,并以此衍生出人高贵的精神和纯真的情感。而藏族佛教朴素的信仰却最为简明和纯真,在一个片刻接着一个片刻的平凡生活里实践他们心中的大爱和天命。

寺外,飘着经幡的廊道有 108 个转经筒,我依次转了转:“家人平安健康,家人平安健康,家人平安健康??”

(文 / 文化与传媒学院 2022 级新闻学 尹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