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南京工业大学 - 《南京工业大学报》

团圆

作者:过装2303傅煜    
2024-03-01     浏览(331)     (7)

“来来来,吃团圆啦! ”外婆端着一大碗热气腾腾的团圆从厨房走了出来。

汤圆在我的家乡有个温暖的名字——团圆, 顾名思义,寓意阖家欢聚、团团圆圆。

饺子对于北方,犹如汤圆对于南方。 江苏一带,不只酷爱甜汤圆,咸口的汤圆也同样令人垂涎三尺。 对于纯正的太仓人,过年一定要一家人饭后一起包汤圆,然后再一起品尝团聚的温馨。

包汤圆的过程说难也不算太难, 但有许多不可忽视的细节。 糯米粉与水的比例一定得是的 5:1,水放多了面糊就稀了,难以包裹馅料,少了则又使得面皮过于厚重,影响成品的口感。 但是外婆是包汤圆的一把好手,有了她主持大局,每一年的包汤圆环节都能圆满完成。 只见她左手扶面盆、右手倒入温水,三下五除二就可将面浆调配出来,不借助各种称量仪器,也能做到毫无差错。 接着包馅料的工作是全家人一起出动的大工程——将面团窝在手心形成一个碗状,放入适量鲜肉,再旋转揉搓使之圆润光滑。由于全家一起参与,成品的质量参差不齐——腼腆的妹妹只会放一小勺馅料, 厚重的面团如同初秋绽开的棉花,需要品尝者咬开许多才能尝到一点点鲜美的内馅;而大大咧咧的我则每次都舀起一大勺肉馅, 不管三七二十一地往面团里塞, 于是乎我的肉馅常常不能好好地蔽于面衣之下,未经蒸煮汤圆便已散开。

“包团圆和做人一样哩! 不可唯唯诺诺,也不可毛毛躁躁哩!”外婆看着我们包的“残次品”,笑了起来。可是无论我们包得有多么丑陋,外婆从不会放弃任何一个汤圆,既是为了节约粮食,又是对小辈的无限宽容与爱意。

“明年再一起包团圆! ”舅妈笑着说。“好! ”我和妹妹齐声应和。全家人都心照不宣地在心中定下明年的约定。一家人围着桌子包汤圆、唠家常,年年好似都相同,但又不相同——外婆的腰弯了,母亲的头发白了,我们长大了……

离家读书多日, 与家人团圆的机会也越来越少。 因此,在今年的春节,我格外珍惜与家人团聚的时光。 春节作为百节之首,是万千中华儿女回乡团聚的讯号,哪怕是山高路远,为了欢聚的那一刻我们风雨无阻。 有了团圆,才是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