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南京工业大学 - 《南京工业大学报》

充满成长与收获气息的假期生活
——我校学子精彩寒假纪实

2024-03-01     浏览(310)     (0)

辞去癸卯兔年,喜迎甲辰龙年。 在刚刚过去的寒假,我校学子度过了丰富多彩的假期生活,他们或在家陪伴亲人感受浓浓年味,或在外游览祖国大好河山,或专注学习提升自己,又或在志愿服务中展现责任与担当。

体验民俗文化,感受浓浓年味

新春佳节,家人团聚。同学们回到各自的家乡,与亲朋好友一起辞旧迎新,共度美好时光。除夕日,生活在甘肃天水的化学研2101 班曹一博同学与家人一起准备年夜饭,烹饪了糟肉、粉蒸肉、虾蒸肉、八大碗等特色美食,乐享美好时光。“从规划菜品、处理食材、准备餐具等前期准备工作,到亲自下锅炒菜,我们家每个人都参与其中。 ”曹一博认为,虽然完成一顿年夜饭并不轻松,但一起准备年夜饭的过程是自己与家人交流的好机会,他感到非常幸福。

年味蒸腾,文化添韵。 春节期间,我国各地纷纷开展了非遗展示展演和民俗活动,同学们走出家门,探寻年俗年味,体验不同民俗特色文化。“社火表演现场非常热闹,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表演者们身着红衣、头戴红巾,整齐划一地挥动鼓槌、击向鼓面,声音铿锵有力。”英语 2301 班李卓悦分享道,她在家乡欣赏了很多民俗表演,也真切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游览壮美山河,领略风土人情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寒假里,很多同学选择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 敦煌是丝绸之路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虽然王仲昊同学在去敦煌前,已经通过网络对当地的历史文化做了一定了解,但当他真正面对敦煌莫高窟里巧夺天工的艺术品和西北壮美辽阔的景色时,仍然大为震撼,深受触动。“敦煌之行让我更深刻地了解了丝绸之路的地缘文化、历史传统和风俗人情,收获颇丰。 ”

在这个冬天,“尔滨”走红网络,身为南方人的建筑 2105 班徐之博选择实地感受哈尔滨的火热氛围。 当徐之博踏上这片黑土地时, 哈尔滨人的热情让他很“上头”。 “当地人会非常热情地问我们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地方, 他们还会用私家车来送需要出行的旅客, 很多景点提供了暖心服务,比如免费提供热水等等,生怕冻着我们。 ”去亚布力滑雪场滑雪、去冰雪大世界看冰雕, 徐之博难掩激动地说道:“这种真正的天然大雪场在南方是很难见到的,对我来说,感受南北之间文化的差异和不同的风土人情是一件非常有意思、有意义的事情。 ”

加强学习实践,练就过硬本领

2024 年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于北京时间 2 月 2 日至 2 月 6 日举行,为了备战该项赛事, 过装 2102 班的高云涛和他的队友江期俊、焦傲在寒假期间一直没有休息,每天都在线上讨论方案,不断完善细节。“我们每天都会在线上进行交流,以便集思广益,同时,分头完成各自的工作任务,不断优化建模、编程、论文撰写等。 ”高云涛说道,一开始,他们建立的模型较之实际结果匹配度较低,为了排查问题,从算法到指标选取,他们逐项进行调整,使得最终修改后的模型与实际结果高度相符。“这次的参赛经历,让我们对学习过的模型有了更深的理解,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很大提升。 ”

除了参加、准备各种竞赛项目,很多同学选择利用寒假投身社会实践, 在工作中增长才干、练就本领。 法学 2003 班杨筱奕对新闻传媒行业有着浓厚的兴趣,想成为一名“法律记者”,于是寒假前夕,她便前往湖南省广播电视台《经视新闻》栏目实习。 在电视台带教老师的指导下,杨筱奕逐渐了解了选题策划、现场采访、后期剪辑等新闻制作流程。 “在实习过程中,我真正认识到,记者这份职业看起来光鲜亮丽,背后却付出了很多艰辛。参与实习的两个月期间, 我每天一早就出去采访,中午一两点回到单位后,便开始写稿子、剪片子,一直到晚上六点节目开播,才能松口气。 ”杨筱奕分享道,自己能承受一天几乎没有休息的高强度劳作, 得益于在校融媒体中心大学生记者团的经历,“很开心, 之后我很快地适应了记者的工作,并参与正式的采访。 ”春节期间, 杨筱奕仍然坚守在新闻采访第一线, 将各地红红火火过大年的景象第一时间带给屏幕前的观众朋友们。 “当看到自己采写的新闻在节目中播出, 并得到大家认可后,我对未来充满了信心,感到了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 ”

深入基层一线,开展志愿服务

对于 2004 年出生的南京姑娘、 我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大二学生王雪丹来说,今年寒假格外不同。 1 月 22 日起,王雪丹等 11 名同学来到了南京市浦口区江浦街道同心社区报到。

王雪丹参与的是校团委与南京市团组织共同开展的“社区有我 青春报到”行动。去年 11 月,我校与江北新区、浦口区团组织就开展过校地共建工作推进会。村(社区)的基层团干们诚邀高校青年参与基层社会治理。 这次推进会将县域共青团改革、城市基层共青团改革试点镇街、村(社区)的需求和我校相关学院专业优势结对共建。

王雪丹来到基层报到后,同心社区工作人员王文杰向她讲述起最近遇到的难题。社区内许多双职工家庭的孩子已经放假,由于工作原因,他们的父母并不能在家陪伴孩子。王文杰希望,社区能举办“冬令营”,让孩子们在社区免费做作业、上兴趣班。

可举办“冬令营”需要不少人手。 王雪丹等 11 名大学生的到来解了王文杰的燃眉之急。 王雪丹接下该任务,负责由 14 个孩子组成的“冬令营班级”。

“初次带娃”的王雪丹小心翼翼,生怕孩子们磕着、碰着。 王雪丹还为这些孩子设计课程。上午,她会辅导孩子们写作业;下午,她与同学们领着孩子们做运动或通过趣味游戏丰富孩子们的课外知识。

芳芳(化名)是该社区的一名还在上幼儿园中班的女孩,她比较怕生。 芳芳来“冬令营”是因为王雪丹的“班级”里有她熟悉的一位姐姐。 尽管这样,她还是被吓哭了。 为了让芳芳尽快融入集体,王雪丹经常“抱抱”“贴贴”芳芳。 在相处过程中,芳芳越来越喜欢这个大姐姐。

丰富多彩的社区生活为王雪丹打开了基层工作的眼界,而大学生们的到来也切实解决了基层团组织面临的 “缺编制、缺经费、缺办公场所、缺工作人员”的“四缺”问题。

寒假期间,我校学子还奔赴多地开展了形式各样、 内容丰富的志愿服务活动。在如皋市搬经镇高明小学,电控学院的同学们结合专业所学开展了“种梦计划——机器人探索之旅”社会实践,为当地留守儿童科普机器人知识;在哈尔滨,我校手狮俱乐部的王可心、 仲博闻两位同学,将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江浦手狮舞”带到了哈尔滨中央大街,他们挥动五彩斑斓的江浦手狮道具,与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进行交流,并获得热烈的掌声……

校团委 黄启智 朱佳蕴 廖康利 宋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