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浙江理工大学 - 《浙江理工大学报》

王艳娟:教书育人 以生为本

2020-09-07     浏览(44)     (0)

王艳娟,女,副教授,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部主任,浙江省思政课名师工作室负责人。曾获全国思政课教学骨干称号,荣获浙江省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省部级教学成果奖、华鼎师德师风奖、五四青年奖章、蒋抑卮先生教育基金教学奖等,被评为教学育人先进、校先进工作者,所负责的教研部多次被评为校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

多年来,她潜心教学,锐意创新,注重思政课教学方法的改革与探索,教学事迹被多家媒体报道。

守正笃实,久久为功

王艳娟,一名青马教师,校园里的网红教师,弹幕教师,所授课程是校园里的“爆款”。在其微信公众号“浙理小娟老师”上,她这样自我介绍,“王艳娟,生于齐鲁之邦,壮游荆楚之地,武大修行脱胎换骨,成于珞珈山下,仕于西子湖畔。”其实,“小娟老师”称呼的由来,也是拜同学们所赐,经常会有同学把王艳娟老师的名字写错,多次出现“小娟”两字,于是王老师干脆就起了一个艺名“小娟老师”,

小娟老师成为网红教师、明星教师,不是偶然的,是她潜心教学,强调以生为本、专注教学探索和创新的结果。为了改变大家对思政课是“水课”的片面印象,让思政课变成大家心目中的“金课”,小娟老师每次课前都充分做好教学准备,下大功夫备教材、备学情、备时政,正面回应青年学生关注的焦点议题,坚持以学生“所思、所惑、所需”为出发点,构建贴近学生、贴近社会、贴近时代的专题教学,构建“三通”“两结合”的教学体系,即尽可能做到学科通、古今通、中外通,力求理论与现实、历史与理论的两结合。同时,每学期做课堂调查或网络调研,接受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体系。

做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一直是小娟老师的工作追求。习近平总书记曾明确要求思政课教师做到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这“六大要求”也成为小娟老师的自我修炼目标。经过多年的锻炼与打磨,小娟老师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在学生口碑中,小娟老师是充满激情,活泼生动,沉稳自信,热情风趣,又不失深刻的;是旁征博引中闪耀着历史的睿智;是讲故事中具有强烈的家国情怀;能把历史问题与社会热点紧密结合;讲课视野宽阔,又深入浅出;讲解语言幽默又极具亲和力。“上王老师的课可以发弹幕,还会讲各种社会热点话题,十分接地气。”学生这样评价王老师,“她有一种能力,把历史问题与社会热点紧密结合,听课如同享受丰盛的精神大餐。”学生对小娟老师的人格认同,收获了学生们持久的关注与认可,学生感受到了思政课的魅力。

锐意创新,一心为学生

为了让思政课能够持续地吸引人、打动人、感染人和说服人,小娟老师坚持思政课要与时俱进,创新思考,力争做到“因事而化”“因势而新”“因时而新”,不断了解发展变化了的教学对象,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以新的视角、新的教学理念去应对新问题和新情况。

为了解决思政课百人课堂难以互动教学、因材施教的教学困境,为了加强课堂互动交流,早在2014年冬,小娟老师在反复思考后大胆尝试使用了“弹幕”,开设了“浙理小娟老师弹幕课堂”。在弹幕课堂上,学生发送听课随感、提问,教师即时评价,师生多向互动,营造了活跃、生动的课堂气氛,给学生即时、灵活、生动的课堂体验。课后,依据分析弹幕数据,反思教学。弹幕课堂的教学创新,被CCTV央视新闻联播、《浙江日报》、《浙江新闻联播》采访报道,多次在省内外做报告,小娟老师成为校园里、互联网上的网红“弹幕老师”。

其实,弹幕教学仅是小娟老师利用新媒体融媒体创新教学的一点,除此之外,小娟老师坚持探索创新教学,构建了慕课+微课+微弹幕+微点评+翻转课堂的微教学模式,做到了融媒体三全育人。课堂内外,线上线下,小娟老师还有很多独特的小设计,曾被学生开玩笑地吐槽“走过最远的路,就是小娟老师的套路”,其实在这些套路里,满含着她深沉的爱,对学生、对教学。

是老师,也是知心大姐

在同学们心目中,小娟老师是学习的引路人,生活中的“知心大姐”,她是同学们口中的“百家讲坛一枝秀”、“有点萌的大萝莉”、“有大侠气的侠女”。多年来,学生对王老师的评价中,经常出现的词汇有温暖可亲、知识渊博、幽默睿智、乐观可爱……。

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进而乐其道,做好学生的引路人,是小娟老师从教的初心。从教多年来,小娟老师除了思政教学上的传道受业解惑,也成为同学生活工作中的知心大姐:除了节假日的问候与祝福,同学们会和小娟老师煲电话粥侃世事聊人生;经常有同学在毕业季再来蹭课怀念曾经的上课时光;考研选择、毕业去向难以决定时,也会来找小娟老师听建议;每到毕业季总有同学来约拍照留念、聚会聊天;毕业班的男同学还会带着女朋友来找小娟老师“把关”;外出留学游学时还不忘给小娟老师捎带来小惊喜……因为他们都没有忘记当年大一时曾上过小娟老师的课,幸得相遇,亦师亦友。

责任与情怀,初心不改

坚守责任与情怀,初心不改,是小娟老师一直秉持的作风,也是留给同学们最深刻的言传身教。在她的努力和带领下,所在教研部与时俱进,成为学院学历结构最高、成果最丰富、荣誉最多的教研部,多次成为校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小娟老师还获评了省级思政课名师工作室,校级“双带头人”书记工作室,成为一面旗帜、一块招牌。

在教学科研工作之余,小娟老师积极推进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建设,参与创建了多所红色文化研究中心和实践基地,在校内外全力开展红色文化育人与实践;指导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大学生挑战杯、互联网+比赛,指导团队多次评为校社会实践优秀团队,指导大学生挑战杯项目,多次获奖,指导的学生实践教学,多次受到媒体采访报道,社会影响好。

小娟老师还积极运用新媒体传播正能量。微信公众号“浙理小娟老师”运营了多年,既延续拓展了思想政治教学教育的时空,也为每天忙碌学习生活的同学带来了沉淀后的思考。公众号栏目“家春秋”,多年来一直坚守着初心,“留住乡情记忆,讲好家乡故事,传承优良家风,续写春秋大义”。

在小娟老师的粉笔生涯里,讲台也有春秋,她“笃定三尺杏坛,立心立命纵横谈。煮酒论史,杯盏间几家兴替?评古说今,得失中天道恒常!”一如既往,初心不改,凝聚着多少执着的责任、深沉的爱与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