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感冒患者专座,请勿靠近!”“此座已占,立志考清华”……随着2023年考研初试落下帷幕,新一轮考研生占座“潮”又登上媒体热搜。近期在河南焦作,一名考研女生凌晨五点半起床去占座,当来到教室门口时却发现早已有很多人在排队等着开门。相关信息在网上发布后,很快便引起舆论关注和热议。
国家每年考研人数都在以上升的态势增长,据调查,2023年参加考研的学生达到475万人,相比去年足足增加30万人。由此可见,考研学生凌晨五点半起床占座现象不足为奇。考研对于众多高校学子来说都是一场“持久战”,拥有一个稳定备考座位的重要性也显而易见。高校真正需要做的是关注考研学生的实际需求,给予其更多的人文关怀。
无论是图书馆还是空闲教室,占座现象总是屡见不鲜,其与部分学校自习资源匮乏有着密切关系。空闲教室数量不够、图书馆自习座位有限本就已经成为部分学校的现实常态,再加上学生在自习时总是喜欢一个人占用多个位置,“自习室利用率低”便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面对每年都在增加的考研人数,众多“考研党”在深感无奈的同时,也在倒逼自己努力跟上考研队伍,资源供给和学生需求之间也呈现出持久不平衡状态。
诸多问题涌现时,高校应先从自身找原因,尽心尽力服务学生需求。在资金允许的前提下,高校可设立专门教室用于考研学生备考,尽可能提供较多座位,为学生营造一个温暖、舒适的备考环境。此外,借助网络技术开设“座位预约系统"未免不是一个巧思。高校可以为学生规定好系统开放时间,学生可自行选择想要预约的时间段,并按时入座、扫码签到。
物质上的需求满足之后,心灵上的抚慰也必不可少,而亲密和可信任的关系便是压力的有效缓冲器。高校应当打通社会支持渠道,为考研学生提供良好的沟通环境。在社会支持系统中,高校还应当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着重提升辅导员心理健康知识水平和实务能力,发挥辅导员在疏解心理压力方面的优势和作用。
据统计,99.9%的考研学生都会面临压力大、心理状态低落等情况,严重者甚至会产生轻生想法。在吐槽考研学生占座之前,高校不妨先做好规划,怀着一颗开放的心,去温暖追梦路上的考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