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我与两名小伙伴一同从石城江畔出发,一路向西,我们满怀着一腔热血和一颗惴惴不安的心,作为支教教师抵达西北边陲,这一段与伊犁、与伊宁、与南实的故事就此拉开篇章。
这里没有城市的灯红酒绿和繁华喧闹,有的只是锦绣山川、袅袅炊烟与繁星点点。感受着这里特有的宁静与壮美,我不禁被这片土地的神奇所深深吸引。杏乡这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和多元的文化。幅员的辽阔和湖泊的清澈,在这里交相辉映;多民族的共生,让这片土地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第一次走进一年级的班级教室,我的内心是惶恐和局促的。小朋友们刚刚从幼儿园来到一年级,对学校的各项要求规定都还不熟悉,上课经常有小朋友举手要上厕所,只要有一个小朋友举手,就会有更多的小手齐刷刷地也举起来。一开始,我也因为担心孩子们的健康而让大家都排好队出去,但还没两分钟就全部被班主任老师赶了回来。后来我发现,小朋友们对单纯讲知识根本没有兴趣,但他们很喜欢画画。于是在讲解《学习新技能》这一课时,我就想试一试,绘画能不能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在介绍完课程表的基本内容后,我向同学们展示了很多精美的课程表图片,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画画本,在本子上画出自己的专属课表。果然,那节课的效果非常好,没有孩子举手说想上厕所或者喝水,每个同学都在问“老师,这个地方可以画个小花吗”“老师,我这个画得好不好看呀”。
虽然大家举手说想去厕所的频率低了,但是课堂纪律总是不好,上课一直吵吵闹闹的。一开始我也是很温柔地说:“大家不要再说话了哦。”但是安静一分钟后,小朋友们又开始说话。没有办法的我只好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她说:“小朋友嘛,要跟他们说一些有旋律的东西,比如指令歌。左手压书,右手指字;书斜立,有精神;书放平,坐端正;小嘴巴,不说话;小眼睛,看老师。我们一年级都是这样教的呀。”在不断地学习和适应中,课堂纪律变得越来越好,我的教学也变得更加得心应手。
不知不觉,秋已到,冬将至。我与小伙伴来南实支教已有一个多月了,也因为教学安排,我被调到了三年级做科学老师。三年级的孩子们开朗活泼,一旦相熟,便会追着喊 “老师老师”。他们夸起人来更是毫不吝啬,课间经常围住我,跟我说“老师,你真漂亮”“老师,我们真的很喜欢你”。有一次,四班的一位小女孩对我说:“老师,你脸圆圆的,脸上肉嘟嘟的真可爱。”我固然知道这是孩子在表达她对我的喜爱,但我还是故意逗逗她:“不行,老师要减肥啦。”结果一群孩子跑到讲台上,七嘴八舌纷纷都开始说“老师你千万不能减肥”“老师你这样真的很好看”“老师答应我们不要减肥好不好”。没有人能抵挡住一群孩子甜言蜜语的迷惑,我每天最大的感触就是:今天又被迷晕了。
最幸福的莫过于,看见孩子们从校园门口排好队进来,见到我开心地说“老师好”;还有一些一年级的小朋友会问“老师,你怎么不教我们了呀”;遇到三年级的小朋友,他们会说“科学老师早上好,今天有您的课哦”。每个人的眼睛都是清澈的,这些眼睛我终将深刻在脑海。我无法用深邃形容他们,因为他们未经世事。但许多年以后,翻相册蓦然回首,我会记起,有那么多双眼睛,如此纯真、美好、善良。
今年5月还在学校的时候,我们参与了“通·伊筑梦计划”,为麻扎乡的孩子们送去生日祝福。很有幸在9月我们来到伊宁后,举办了一场捐赠仪式,我们见到了麻扎乡的瓦力旦老师和三位小朋友。尽管都在伊宁县,他们来团县委却要40分钟车程,她们说着流利的普通语,表达着对我们的感谢。其中有位小女孩叫阿丽米热,她说:“我选的礼物是足球,因为我哥哥想要足球,我想送给我哥哥。”后来,我加了瓦力旦老师的联系方式,她常常会分享一些孩子们的日常,尽管是一片只有一个足球门的土地,还有带着补丁的足球,但孩子们依旧无忧无虑,喜爱运动,热爱奔跑。
正如我们第25届莫文隋研究生支教团的群名“蒲公英小队”一样,蒲公英随风飘零,看似随遇而安,其实它把种子包裹在自己的内心深处,等待落地的那一刻,也就是孕育新生的开始。也许他们还不知道我们从哪里来,不懂什么是莫文隋,什么是研究生支教团,但我们可以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一颗充满希望和感恩的种子,终有一天,种子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就像再克耶小朋友说:“我们只有好好学习,为学校,为社会做力所能及的事,才不会辜负你们的期盼。我们一定会把这份爱心的火炬传递下去,传递给每个人,让人间处处都是爱的春天。”我想这就已经足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