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丽团队在《化学与生物医学影像》上发表研究成果
本报讯 近日,南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吴丽教授团队以南通大学为第一和通讯作者单位在美国化学会《化学与生物医学影像》上发表题为“NAD(P)H激活型荧光探针用于术中快速病理诊断和肿瘤组织学分级”的学术论文。该成果为进一步开发系列肿瘤代谢组学荧光探针,通过关键代谢物的实时、动态高分辨解析实现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思路,被作为期刊前置封面重点推荐并入选 ACSEditors'Choice亮点文章。美国化学会官方微信公众号将该工作作为头条新闻进行报道。
《化学与生物医学影像》聚焦单分子、单颗粒、单细胞成像以及新型分子影像探针和活体成像新技术、新方法,于2022年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高起点新刊项目。(王 琦)
周梦娇 在《先进功能材料》上发表论文
本报讯 近日,药学院青年教师周梦娇博士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 《先进功能材料》上发表题为“基于维生素B2的铁死亡启动子联合超声增强纳米催化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开发了一种维生素 B2-氯化铁纳米复合物,通过三价铁与羟基的配位进行自组装,同时促进铁的积累和氧化应激,其药物组合在4T1荷瘤小鼠中表现出增强的纳米催化抗肿瘤疗效,并显示良好的生物安全性。该研究有望为自组装维生素B2-铁纳米复合物调控铁死亡提供一种新的范式。
该论文以南通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周梦娇为论文第一作者,王伟奇与于海军为共同通讯作者,南通大学、上海药物研究所、苏州大学等单位多名研究人员参与了这项研究工作。
《先进功能材料》是中科院SCI一区期刊,影响因子19.0。 (童丽娟)
葛 涛 在《可再生能源》上发表论文
本报讯 近日,经济与管理学院葛涛博士以南通大学为第一单位,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可再生能源》上发表题为 “能源强度目标对可再生能源消费的溢出效应:基于空间计量模型的分析”的科研论文。
论文研究发现省级政府在设定能源强度目标时存在 “竞相向上”的策略互动;本地和邻地的能源强度目标整体上能促进可再生能源消费,但在资源型地区和非资源型地区分别产生积极和消极影响;能源强度目标主要通过优化能源产出和鼓励绿色创新来促进可再生能源消费。文章结论对我国利用能源强度目标管理降低能源强度、推动能源转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可再生能源》是爱思唯尔旗下可再生能源领域内的国际著名学术期刊,2022年影响因子8.70,中科院分区一区TOP期刊。 (季 纯)
傅益东在《人民日报》学术版上发表文章
本报讯 10月30日,文学院傅益东副教授在《人民日报》学术版上发表题为《传承弘扬丝路精神 更好探究古代丝路文明》的文章。
文章认为,关于古丝绸之路的研究,在中西交通史和中外文化交流史中具有重要地位,也是历史文化地理研究的重要内容。通过推进古丝绸之路研究,我们更加深入地探究东西方文明交流融汇的历史,形成一些规律性认识,推动用中国话语阐释古丝绸之路历史。当前,继续深化“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新发展,要求我们继续深化古丝绸之路研究,探究古代丝路文明。 (傅益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