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重庆邮电大学 - 《重庆邮电大学报》

牢记教育初心 服务人才培养

作者:期刊社  李云    
2023-12-15     浏览(87)     (0)

今年教师节来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致信与会教师代表,希望他们和全国广大教师以教育家为榜样,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自信自强、踔厉奋发,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老师传道授业解惑,是心灵成长的引路人,用爱心、知识、智慧点亮学生心灵。时代越是向前,越需要教师坚定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陶冶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涵养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秉持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勤修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树立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

牢记教育初心,勇担教育使命

作为新时代高校教师,我们肩负着培养栋梁的责任和使命。教师是社会发展的领者和推动者,更是学生人生道路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因此,我们需要秉持着高尚的职业道德和教育理念,承担起重要的教育使命。

新时代高校教师的使命是推动教育创新与改革,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要不断探索教育教学方法和模式的创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教师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学生,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帮助他们解决成长中的困惑和问题,培养他们的人生规划能力和发展潜能。

新时代高校教师的担当是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战能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人才。作为高校教师要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教学能力,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让他们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关注国际前沿学术动态,不断提升学术研究水平,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国际合作意识。

立足本职工作,服务学校人才培养

目前,期刊社承办了我校主办的《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和《数字通信与网络(英文)》三本学术期刊,是我校重要学术交流的平台和窗口,对我校的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支撑作用。在办好学术期刊,大力增强办刊质量和学术影响力的同时,期刊社努力服务学校的人才培养,尤其是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

在期刊建设的过程中,要加强前瞻布局,进一步提升期刊的学术引领力;要增强管理服务,着力提升期刊的竞争力;要强化开放创新,着力提升期刊的学术影响力。以吸引更多优质稿源,让我校更多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的科研成果在“三刊”发表。

期刊社在论文的审稿过程中,严格执行三审三校制度,通过及时反馈同行专家和编辑对论文的评审意见,让作者发现研究工作、论文组织表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促进学生修补完善自己的科研工作,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呈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

期刊社编辑人员依托在长期审读、编校论文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总结的经验,对研究生在如何提升论文写作质量,如何理顺论文结构及逻辑组织,以及如何规范论文图表、参考文献等方面的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指导。提高研究生把握论文的写作规范和方法的能力,公开发表后服务更多的科技工作者。

期刊社面向研究生招募学术通讯员,并制定和试行学术通信员制度,明确学术通信员的职责、任务和荣誉,鼓励更多研究生参与期刊的组约稿、编校、融媒体制作、推广宣传等工作,增加学生的学术科技实践、对外交流和宣传能力。

同时,以学术期刊为平台,组织优秀作者开展线下、线上学术交流报告,动员学生参与学术科研交流,与优秀科研工作者面对面,感受学术科研氛围,激发学术科研热情,了解学术科研前沿。